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电视新闻频道的兴起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频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新闻本身特点的需要,是传播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以受众为主体的电视新闻传播的结果,也是优化新闻资源配置的必然之路。创办电视新闻频道,让观众随时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新闻,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传播时尚和世界电视发展的大趋势。电视新闻频道的应运而生是一种顺应潮流的历史必然。电视新闻频道的兴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电视新闻频道是美国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泰德·特纳把在亚特兰大买下的一家小电视台改造成24小时专业新闻频道,并于1980年6月1日正式开播,这在当时被视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  相似文献   
2.
WTO对中国传媒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但同时受到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制约。媒体集团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媒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中国传媒集团,以便能应对国际传媒巨头对中国传媒行业形成的巨大冲击。因此说中国的媒体集团化改革必须走一条不归的市场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走入香格里拉》不是中国版的《生存者》。我们有自己的本土化原创。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一种新的形态,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电视节目和媒介运营的形态。我们的劣势是不能不择手段,优势是多媒介横向联营。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分别制备了铁、钒和银、碳的双组分共掺杂改性TiO2吸附剂Fe-V-TiO2和Ag-C-TiO2,并分别以亚甲基蓝和活性艳红X-3B为目标物来评价吸附剂的活性;采用XRD、FT-IR、SEM等现代手段对吸附剂的理化性能进行详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Fe-V-TiO2和Ag-C-TiO2纳米高效吸附剂,其吸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吸附处理30 min,前者对100 ppm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达95.86%,后者对50 ppm活性艳红X-3B的脱色率达92.06%.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发表的盖洛普公司(Gallup)所作的一项有关品牌影响力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凤凰卫视的知名度与国际知名品牌麦当劳快餐不相伯仲,更高于通用汽车、爱立信移动电话,汇丰银行等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6.
电视体育频道的受众市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中央电视台第五套节目即体育频道已经开播十周年了。相对于刚刚开播的时候,央视的体育频道已经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如今,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已成为每年赛事直播量世界第一的频道、中国体育节目品类最丰富的频道、顶级赛事独家转播权最多的频道、热点大赛期间创中国收视纪录最多的频道。而在过去的2004年,央视体育频道的实力和锋芒已经在雅典奥运会的报道中得到了最全面的体现。与此同时,也预示着电视体育频道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吸引高收视率的主流频道类型。与中央台分享整个电视体育市场的是地方台,地方电视台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体育频…  相似文献   
7.
8.
和国内其它行业不同,WTO对媒体的影响深受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制约。中国媒体集团化改革已经从政策上、理论上、实践上被确认为媒体改革的成功方向和模式。集团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媒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中国传媒集团,以便能更好地缓冲在国内传媒市场开放过程中国际传媒巨头对中国传媒行业的巨大冲击以及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9.
本版块的两组文章,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进一步深入讨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巧设小组讨论》一文,结合教学实例,就“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小组讨论的设计及设置点,提出了别开生面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克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等弊端很有启迪。潘如意、潘青山的文章认为,搞好“合作交流”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从导情趣、导操作、导质疑、导讨论、导交流等五个方面,阐述对学生进行细致组织、必要指导的理论依据和使“合作交流”落到实处的措施。另一组是关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方面的文章。杜友霞、李光年的文章,根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解放学生的嘴”的观点,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到底让学生“说什么”和“如何说”,提出了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做法和建议。两组文章,见解独特,言之有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以木麻黄叶状枝粉末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Cr(Ⅵ)的吸附性能和吸附规律,并探讨了溶液酸度、振荡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为0.3g、pH值为1、Cr(Ⅵ)初始浓度小于100mg/L、吸附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相应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可达3.98mg/g和99.9%,残余的Cr(Ⅵ)浓度小于0.5mg/L,达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木麻黄吸附剂对Cr(Ⅵ)吸附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pH值〉吸附振荡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液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