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丽霞 《甘肃教育》2004,(10):14-14
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以自发情趣和自然的方式进行的。是以美术为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维。从而表现出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目的。不是把幼儿培养成艺术家。而是有目的地将儿童的思维与表达方法进行有机架构的过程。例如在大班主题画和命题画的教学过程中。“说画”就能在启发式理解过程中让儿童产生丰富的情感联想。扩大知识空间,使思维插上翅膀。描绘出心中的图画。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幼儿师范学校数量少、美术课在传统教育中常被人们当作副课,幼师美术教育改革更是少有人问津.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本文对幼师美术教育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力图体现新课程标准,体现美术的普及性及大众性,在注重学生美术知识、美术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美术经验和艺术审美经验的获得.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以来,写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一直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并产生了许许多多伟大的艺术家和优秀的作品。但近百年来,由于艺术思潮和流派的纷纷登场,使得写实主义风格的艺术常处于式微之势,这其中夹杂着来自艺术市场的世俗因素和艺术家缺乏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判断力减退等原因。  相似文献   
4.
邓江  焦丽霞 《教师》2010,(23):13-13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并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学校以及教育机构都应该为此进行反思,“还孩子一个轻松、愉快、幸福的童年”。  相似文献   
5.
儿童美术对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具有得天独厚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影响儿童美术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因意选材 ,因材施教” ,使美术成为儿童塑造美 ,塑造自身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6.
高师学前专业儿童人物简笔画创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人物简笔画创编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儿童人物简笔画创编时必须体现"主题明确、立意新颖、形象可爱、趣味性强"的特点,同时运用正确的创编方法将搜集的素材进行删减、组合、改编、重新构图,应注重动态形象的趣味性,组合关系的整体性,表情描写的生动性,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等创编原则。再结合一定的艺术手法创编出具有艺术性、趣味性、科学性有机结合的儿童人物简笔画,是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共同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美术作品欣赏教学需要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探索美术作品欣赏课堂教学的全新模式。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一种终身相随的对视觉形式进行解读的能力,形成对美术作品有正确的评鉴理念和多元的评鉴方法,使其具备现代审美意识,促进对美术作品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塑造艺术品格、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到青春期(11、12岁至17、18岁),生理身体表现出一系列巨大变化,心理行为表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称为过度期、叛逆期、反抗期、急风暴雨期、青春骚动期、危机期、转折期、心理断乳期,普遍归因于身体发育的自然成熟。但社会生物学、人类学家则认为,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为了种族发展形成许多禁忌,特别是乱伦禁忌,后来这些禁忌本能化和习俗化。习俗之一就是换群。人类和他的祖先猴子、猩猩一样,是女性换群。经过漫长的进化,少女就形成了集体潜意识的青春期换群冲动,到了青春期就反抗家庭父母,极力在外寻找其他家庭(群体)的接纳。这种集体潜意识的换群冲动是青春期少女心理反抗的社会生物学根源。也就是说,生物的性成熟、进化的换群冲动、文化的性约束共同造成了反抗。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并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学校以及教育机构都应该为此进行反思."还孩子一个轻松、愉快、幸福的童年".  相似文献   
10.
焦丽霞 《甘肃教育》2023,(10):15-18
近年来,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德师风建设任务作为重要目标。文章以学前手工课程为例,通过构建“思政、知识、能力、素质”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学前手工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发挥思政全方位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