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证明     
王倩如 《新读写》2010,(11):21-21
可以看出,作者较同龄人更为成熟。文章通过和初中好友的一问一答来逐步引出自己的思想,让我想到了苏轼《前赤壁赋》中苏轼与客的对话,而结尾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现实的一种希冀甚至是一种内心的呐喊。只是过多描述人物表情动作等会使对话内容显得有些零散和杂乱,反而掩盖了作者藏于对话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演唱和理解歌剧《苍原》的主要唱段《情歌》,本人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分析,在查阅、整合大量参考文献之后,从更专业,更客观的角度阐述人物情感,分析作品内涵。本文通过对女主角娜仁高娃的人物情感分析,更深层次的探索《情歌》的艺术表现和演唱技巧,同时也能提高本人在声乐演唱上的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本文以歌剧《苍原》中的主要唱段《情歌》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将对中国歌剧的发展概况做粗浅的阐释;第二部分将简单地对歌剧《苍原》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第三部分从娜仁高娃的性格特征及人物情感着手分析《情歌》的艺术表现;第四部分将对作品进行分析并简单的谈及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