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各国文化   1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一 緣起 《中國文化》第33期(2011年春季號)刊登了兩篇有關曹植創魚山梵唄之傳說的論文:范子燁先生的《魚山聲明與佛經轉讀:中古時代善聲沙門的喉音詠唱藝術》和K.P.K.Whitaker先生的《曹植與梵唄之進入中國》.  相似文献   
2.
這篇文章討論中國音乐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清商署的設立和“歌弦”、“大曲”兩種新音乐體制的產生,並涉及到相和歌同清商三調的關係,漢以前楚乐同巍晋新聲的關係等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穎的觀點。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和《周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日两国的《文心雕龙》研究中,这部文学理论典籍的指导思想(或曰“纲”,或曰“体系”)的问题,始终受到研究者们密切的关注。前几年,国内学术界并专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场讨论。讨论使人们认识到:《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的事实,是一个不容轻易否定的事实。但讨论本身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文心雕龙》中所包含的各家思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史前文明和史前文化研究 1.1“文明”是一个与“文化”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名词。“文化”指的是人同自然相适合的方式,“文明”指的是这些方式的成果表现;文化的发展体现为人类生存方式的转换,文明的发展则体现为其成果的积累。因此,文明通常被看作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摩尔根—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学说中,“文明”代表了继“蒙昧”、“野蛮”之后的一个社会发展时期,以文字的使用为其标志。按照这一看法,史学界通常用“文明”指称由氏族解体而进入国家组织的  相似文献   
5.
走出怪圈     
照一些同行的和隔行的青年看起来,我们这些搞古代文学研究的人,是再保守不过的了。一年一度“热”风吹过,我们这一头总是似动非动。何况,这个行当,整个儿看就是专门保存传统文化的行当,它是否有存在必要也还是个问题。这么一来,宣战书就一张张下过来了。在我最近参加的一个座谈会上,几位主张改革的青年,把大伙儿狠狠地捅了一捅。好  相似文献   
6.
A practical suspen-dome project, Changzhou Gym roof, is adopted as an example and its transi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multi-support excitations of the earthquake wave is carried out.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support excitation, the position and value of the maximum stress under multi-support excitations both change and the amount of elements with obvious changes is large and more than 70% of the total. Moreover, when other terms are not changed, this influence will decrease as the span decreases, but increa...  相似文献   
7.
王公特达越今古,六尺堂堂善文武。但令朝夕醉如泥,不惜钱财用如土。(1) 远近咸知用度惯,轻弃隋珠召玉环。绿酒长令能涨海,黄金不用积如山。(2) 嵇叔夜,阮仲容,冰玉琢,成千钟。为与刘伶千日酒,醉卧南山百尺松。(3) 一言道合即知音,酒如泉水肉如林。有胆浑沦天许大,泰山团作小于心。(4) 瘿木杯,犀酒角,长(饣甫)抵唇声瀺灂。白日林里访山涛,夜向瓮前寻毕卓。(5) 珊瑚杓,金叵罗,倾酒淙淙如龙(氵口冋)。酒若悬流注不歇,口如沧海吸黄河。(6)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是建筑在文字记载之上的,是重视"起源"和"传播"的。当历史学成为强势学科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历史就被肤浅地描写为汉族中心或帝王中心的历史。而羌文化的特色不是为观光、为表演、为换取金钱而存在的;相反,它是羌民族本身,是羌民族的生存智慧和历史。而这段历史也不能理解为华夏文化史或中原文化史的附庸。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按照汉代人王逸的说法,《天问》这部奇伟的作品,是屈原在他被放逐之时,“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而创作出来的。这一解释可以证诸《吕氏春秋·谕大》所引的《商书》,以及汉代人王延寿所作的《鲁灵光殿赋》。前  相似文献   
10.
《竹麻号子》是一种造纸劳动号子,保存在四川省邛崃、夹江两县。为协调劳动,采用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从其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种:一为夹江《竹麻号子》,保持了同造纸劳动的紧密联系,因而表现出腔调丰富、节奏规整、和部词生动活泼的特点;二为邛崃《竹麻号子》,因手工造纸工艺的消失而呈衰变状态,较具舞台化、歌唱化特点;三为由《竹麻号子》艺术团表演、展现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舞台的艺术化的《竹麻号子》。若用古代的文体名来作类比,这一现象可反映出从"风"到"赋"的跨越。周代乐官传述民歌有"风"、"赋"、"诵"三种方式,由"瞽"、"瞍"、"矇"等具有不同辨音能力的乐官承担。"风"为按民歌曲调原样进行传达,"赋"为用雅言诵的方式来转述民歌,"诵"为离开原来曲调的仪式性诵读。从"风"到"赋"、"诵"的转变有其必然性。这不仅因为古代人所采之风要用于仪式和王者听政,故须按仪式规范加以改制,须以雅言传述以达上听;而且因为,真正的民歌是同民众的劳动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脱离所生存的土壤便不免变质。这一点,是邛崃《竹麻号子》研究对于赋史研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