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章解说了“风雅正变”说和“质代变”说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二的学理论意义。“风雅正变”说受到政教得失观念的羁绊,未能正确地揭示学与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律,而“质代变”说虽然揭示了风染于世代的变化规律,但其中由于缺少历史进化观的主导,所以它常常不能用来说明学发展的进步趋向,其理论意义也是有欠完备的。明代的袁宏道和清代的叶燮那里,以学进化观和辩证的观点阐释学的历史发展,为“质代变”说充实进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意境理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先秦至汉代是其萌发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始自觉形成,至中唐时期走向成熟,以"境象"关系为内涵,揭示了意境的审美特征。宋代以后广泛地移用意境概念于小说和戏剧批评当中,晚清王国维以西方美学为参照来分析意境的构成,对这一理论作了最终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书院教育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特色,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教育观念上,书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施行人文教化;在教学方法上,书院教育主张师生对话,提倡自由思考,推行学术研究之风;在培养目标上,书院注重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治世人才。这些教育思想和原则对于充实和弥补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不足,能够提供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汉字为表意文字,从字形我们就能判断其意义类属,也能推断出与之相关的思想文化内涵。儒家美学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乐为具体的实现途径,在充分肯定文艺的社会功能的时候,将礼乐作为教化人心的手段,提倡礼乐和谐观。本文从古文字礼、乐、仁、和的字形入手,试图通过这几个概念的解析,揭示儒家美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辨骚》篇的主要内容,是辨析"楚辞"与《诗经》相较的"四同"、"四异"。刘勰高度肯定屈赋和"楚辞"作家的创作成就,不仅仅是着眼作品的艺术实绩,更主要的还在于它体现出文学变通发展的理论意义。该篇在《文心雕龙》全书的论文纲领中属于"文学总论",作者本着"依经立论"的原则,就"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阐述了文学发展的"通变"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认为,曹丕的“经国大业”说和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均不代表他们本人实际的学价值取向。曹丕的学价值思想核心是“章不朽”,这种观点并非以政治事功价值为贯穿;曹植的学价值观强调学的政治教化作用,所谓“辞赋小道”说,只不过是他面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而发的愤激之言。  相似文献   
8.
“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时代文学特征的集中概括。由于建安文学产生于动乱流离的社会背景之下,所以,有些研究者便认为:“建安风骨,实际上就是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甚至提出:“只有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才能表现出  相似文献   
9.
"情采"论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之一,它集中体现于《情采》篇的论述之中,但全书的论文思想都以其为贯穿。学界有观点认为"情采"关系等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这种理解与《情采》篇内容有一定偏离。按《情采》篇本文,刘勰依"情采"论文,是以阐明作家创作的真诚为文、以情驭辞为主旨。刘勰提出作家应怀有真诚的情感,反对竞逐新奇地夸饰文辞,这是"原道"和"宗经"思想在创作论中的具体体现。"情采"在《文心雕龙》中是贯通全书的一条主线,具有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的双重意义,刘勰通过"情采"关系的论述,意在矫正文坛上浮艳的风气,建立朴实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的“神思”论是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论,刘勰以“想象”与“意象”的联系,揭示了表象运动的形式;以“具象”与“思理”的关系,阐明了理性思维的作用;以“积学”与“养气”为前提,解答了培致思维能力的条件及灵感思维的问题。这样,就从形象思维特点、运行方式、培养机制以及它与理性思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艺术思维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陆机《文赋》创作构思论的基础上,又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