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杜牧的咏史诗以"大判断"的视角,采用新颖的翻案立意、点睛的细节截取、跨越式的剪辑连接、同类的对照比较,在晚唐诗坛一枝独秀,体现出较为高妙的艺术审美价值,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超脱自由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
"物感"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命题之一。汉末时期动荡的政治生活使得诗人更加关注个体生存的价值,他们把自己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将自己的情感投之于自然外物,形成了《古诗十九首》鲜明的"物感"特色。  相似文献   
3.
金庸小说异族女性情爱描写的倾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武侠小说里异族女性的情爱描写。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点。那些女子都美艳绝伦,对爱情坚定执着。而其爱情的结局又并不完满。这样的描写,有其作为通俗小说的商业动机.更有金庸个人识见上的原因。同时,也是通俗学传统母题的新时代延伸,这基于注重发掘不同民族间共同人性。倡扬互相理解向慕、“和平共处”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三国演义》研究状况活跃,关于版本与作者、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地域文化与《三国演义》以及电子化数字化研究等新方法问题,得到了充分的阐发。学术界热烈的研究探讨气氛,多角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队伍老中青的结合,学术会议的定期召开,及时交流,使得这一研究领域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乐记》总结了先秦“物”、“情”关系在哲学及创作上的认识,体现了汉代哲学和创作关照下的“物”、“情”的关系特色,并率先在理论上阐释了“物感”说,对“物感”说的发展成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物感"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命题之一。自汉代明确提出"物感"之说至魏晋时期论述的蔚为大观。建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可以说为"物感"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建安诗歌对"物感"的灵活生动的运用与建安时期的个体意识的初步自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疯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疯狂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主题。文学中诗意的疯狂不同于现实中的疯狂,只是作家为刻画人物、评论、或赞美正常的精神世界所作的处理,在自然神秘主义的支持下,德国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许多表现疯狂的作品,其中疯狂常常与爱情和欲望有关,是易受欲望作用的人们对自然呼唤所做出的回应。本文以霍夫曼、蒂克为例,阐明其所反映的这样一个观点:作为精神和心灵上的人类,有渴望通过卓越的精神与神性达到结合而强烈背离肉体的欲望。生殖的强烈欲望是我们必死命运的象征,对卓越的渴望是对有一天我们必然死亡这一想法的抵抗。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是高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它涵养人的精神、培养和提高人的内在品质。在教育理念日益理性化、功利化的当下,情感教学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让学生理解、认同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理解他人、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的能力,还可以为他们找到一条情感寄托和宣泄的途径,提高他们的人文关怀能力,引导他们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情感教学应该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国演又》学会年会暨孙吴化学术讨论会于2002牟10月10日至13日在浙江富阳市举行。关于版本与作、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与孙吴化关系以及电子化数字化研究的新方法等,在会议上得到了充分阐发.推进了该小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