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由普通教育课程、执教学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三部分组成。在三者中要突出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普通教育课程应辐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领域,并强调其完整性、连贯性和成热性;执教学科课程应覆盖小学各门学科,同时重点突出1~3门学科,核心是语文和数学;教育学科课程应设置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见习、实习),对后二者尤其应当重视。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 ,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课程结构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初建、暂行、初探、停滞、重建和开拓六个阶段 ,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课程结构方面进行了四次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 ,使课程结构的师范性、地方性、实践性和适应性得到了不断加强。同时 ,也留下了如下四个方面可资借鉴的教训 :课程结构的演变 ,受社会因素特别是其中意识形态的影响过大 ,反映知识因素、学生因素的要求偏弱 ;遵循高师教育自身规律 ,体现高师教育自身特点 ,突出高师专科特色不够 ;吸收和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不够 ,盲目化、片面化和简单化倾向较明显 ;基本上还是学科中心课程结构模式 ,尚无成熟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本科学历初中教师职后培训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原来以大学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专门机构和教师在职的中小学为主,是中小学教师,包括本科学历初中教师职后培训机构转变的一个主要趋势;建构高效率、低成本、开放的能够充分调动大学、专门的培训机构、教师专业团体和中小学等多方面积极性的模式、是中小学教师,包括本科学历初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普通化学科、执教学科和教育学科三方面,是中小学教师,包括本科学历初中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的病理性症状至少可分为教学失衡、教学滞后和教学阻隔三类。其产生的基本原因主要涉及到教学系统对致病因素的感受性、教学系统的性质与类别、教学系统的资源因素、教学规范的困境与教学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同时 ,要逐步增加政府财政这一主渠道的投入 ;进一步完善高校事业费预算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拨款制度 ;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 ;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本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研究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应为“综合培养、分向发展”,课程体系应融“要求、内容、形态”三维于一体,突出教育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策类型失真、政策要素失全、运作模式失范、保障措施失力与理论基础失实。完善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的政策建议主要有把准政策类型、完善政策要素、规范运作模式、强化保障措施与重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走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健康标准围绕心理机能的健全与否来制定 ,不应该附加社会价值标准。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 ,不应只强调生存标准 ,而应给发展标准以适当的关注。心理健康标准不仅要研究个体层面 ,而且要研究载体、机构和社会层面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我国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格在本科的基础上,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界定我国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四个基本观点:树立高等本科教育是高等基础性教育的观念,是制订我国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起点;明确高等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制订我国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为造就研究型小学教师奠定基础,是我国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为培养小学教育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奠定基础,也是我国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融合视域探讨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现状。文章首先界定社会融合概念,接着介绍社会融合的"同化论"和"多元文化论"两种取向,然后基于两种取向分析了社会融合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家庭教育、媒体支持及学校建设的角度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