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它是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之源.多官能团有机物是指集多个、多种官能团于一种有机物中,从而显现出不同的性质,以此考查学生分析、判断、综合等多种能力.在中学化学中,有机物与NaOH、Br_2、O_2、新制Cu(OH)_2等物质的反应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讨论多官能团有机物与NaOH反应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景山 《考试周刊》2008,(15):68-69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给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能较好地把数与型结合起来,用动态的图象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所学内容.但在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是课件的课就是好课的错误想法.所以,数学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有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3.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该书共收回忆性散文10篇,均作于1926年。各篇在北京《莽原》半月刊陆续发表时,副题作《旧事重提》,依次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鲁迅当时可能设想日后出书就以《旧事重提》为书名,也符合以回忆往事为主要内容的实际。但《旧事重提》终究显得直白,因此在1927年5月间编集准备出版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一般认为散文成就最大,作家蜂起,佳作…  相似文献   
4.
黄中海老师是绍兴鲁迅中学的特级教师.他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于最近两三年里连续出版了<鲁迅与方志敏>(中华书局,2001.7)<走近鲁迅>(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9)和<鲁迅与日本>(远方出版社,2002.10)等三本研究鲁迅的著作,实在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理卫生呼吸系统“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一节有一个验证实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此实验是一个必做实验。在实验中教材沿用经典的方法:用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直到产生混浊为止。此实验的设计是针对课本和教参中有关数学统计和图解示意图...  相似文献   
6.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王景山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呢,我爱读书。小时候我上过私塾。《三字经》使我初步具有了朝代的概念,略略了解了做人的道理;《千家诗》使我熟悉了许多古代的著名诗人和他们的著名诗篇,有不少到现在还能背得出来;《论语》、《孟子》那时都要从头到...  相似文献   
7.
曾在南京《钟山》文学双月刊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上,读到日本山口守先生的《刘绍棠与鲁迅》一文,其中有“把刘绍棠说成‘民族派’的旗手,把王蒙说成‘西洋派’的先驱者,那是并不奇怪的”等语。刘绍棠和王蒙都可算是熟人,抱歉的是我对他们二位的大作素无研究,因此不能置一词。不过由此我却想到了鲁迅。如果中国现、当代作家确可如此分类,那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真诚的爱国主义者的一生。 爱国,是他一切思想、感情、言论、行动的总出发点。因此,他忧国忧民;因此,他要救国救民。 他一生中,不断地在追求、在探索,有坚持、有扬弃,并曾一再产生苦闷、彷徨,甚至时  相似文献   
9.
夏仁虎是清末的京官,北洋政府时期的高官;同时在国学方面、文学方面都卓有成就。文学创作以诗词为主。本文认为夏词受延巳词和白石词的影响较深,词风接近婉约派。夏诗成就则更大于夏词。夏诗宗陶,但他欣赏的是渊明诗的以真医俗。本文认为"真"即"本色",也即夏诗的最大特点。夏诗宗陶却不是求雅,其主流反而是不离现实,接近生活的。夏诗形式多样,题材不拘,而深重的爱国忧民思想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是夏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上讲台,执教鞭,为人师,是1946年春天的事。那时我正在昆明西南联大外语系读大学三年级,同时在一所职业学校兼职,教初中一年级的国文。这年夏天,我休学留在昆明,又教了一年初二国文。抗战时期大学生兼差,现在所谓打工,以至休学一年、二年,攒些钱,回来再接着念,大家都是习以为常的。1947年我到北京大学西语系复学,次年毕业。又次年我经朋友介绍去了南通,在清末张謇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教了一年半的高一和高二国文。1951年春我到北京,进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3年作为第一期研究生毕业,留校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