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百草吐绿,百花争艳,到处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杏花是春天的信使,一枝红杏引出诗人们多少名篇佳句。  相似文献   
2.
王林玉 《语文知识》2004,(10):26-27
爱情是学作品的三大主题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新语教材和读本选了多篇有关爱情的诗。把这些诗加以归纳整理.可以发现爱情观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是“自由-不自由-自由”。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牛是生产劳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牛性情温顺,吃苦耐劳,也是孩童的忠实伴侣。在文人墨客眼中,牧童是一个极好的题材,常被写入诗文,画入画中。这时的牧童已不再是单纯的现实再现,而是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悠闲地骑牛漫步,还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声在林中传响。忽然,他停住了歌唱,静悄悄地立在那里。啊,原来他是想捉那树上鸣叫的蝉呢!诗歌朴实凝练,只用了二十个字,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便跃然纸上。最后…  相似文献   
4.
王林玉 《语文知识》2006,(10):42-42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七言律诗是韦应物寄赠老朋友李儋的,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期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相似文献   
5.
英雄之歌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不乏激昂慷慨气吞山河的英雄之歌,但那只不过是诗人们呕心沥血苦思冥想抒发自己的情志而已。倒是有些不以诗文著称的英雄,兴之所至,偶尔发几句感慨。却有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闺怨诗和宫怨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主要写女性渴望正常生活而求之不得的情感缺失和生存悲剧。闺怨诗主要描写独守空房的女性的忧伤怨恨,宫怨诗主要描写幽居深宫的女性的孤独寂寞。两类诗都充溢着一个“怨”字,笼罩着一种浓浓的感伤情怀,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对爱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理。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就大量存在,两汉南北朝时又获  相似文献   
7.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种手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古代有很多表现百姓苦难生活的诗歌往往采用对比手法。例如宋代梅尧臣的《陶者》: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终止于清末,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考试竞争极其激烈残酷,金榜题名者欣喜若狂,名落孙山者痛不欲生,这在古人的诗篇中多有反映。 在科举考试中,春风得意者有限,多数人是屡考屡败。有一句俗语“三十老明经,  相似文献   
9.
古诗中的牧童实际上已经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一边悠闲地骑牛漫步,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  相似文献   
10.
王林玉 《语文知识》2006,(11):13-13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而写给权贵名流的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