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的认识”这节教材是通过观察实物图形和画圆来引导学生认识圆的,而未给圆下准确的定义。有的教师由于对本节教材钻研得不够,不能恰当而准确地将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教学失误。请看下面教学实况: 师:同学们,我手里拿的是一枚伍分人民币硬  相似文献   
2.
王海南 《新闻传播》2014,(3):125-126
<正>解说词即口头解释说明的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解说词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两种。笔者通过不同的解说类型,参考大量的纪录片、宣传片以及企业广告的解说,旨在通过不同类型的解说词进行比对研究学校宣传片的解说词的创作特点和创作理念。通常来讲,学校宣传片的创作目的性要远高于一般影视作品。笔者先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来比对,比如不同纪录片的类型需求,其解说词的创作目的和手段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道找规律画图填数的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师可先说明题意,再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规律:第二个图形比第一个图形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中 ,一位教师“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如下。一、准备阶段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红领巾 ,说 :“学校有40名新入队的少先队员 ,要为他们制作红领巾 ,需购买多少红布合算呢?要想知道多少布就要知道什么的面积呢?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 ,教师揭示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学生说出要求三角形面积就要想办法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并提出“怎样求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 ,出示探究题 :试一试 ,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二、合作…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教师贯彻教学意图 ,沟通师生情感 ,获取信息反馈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教学艺术的综合反映。好的课堂提问设置 ,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并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那么 ,应该怎样设置课堂提问呢 ?  一、注重提问设置的实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技方面应用的内容 ,搜集数学史料 ,通过联系实际的提问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 ,教学“比例尺”时 ,教师挂出…  相似文献   
6.
7.
象这样的数图形题应教给学生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有序思考方法,比如第1图,从左边大边看,只有1个三角形,再从这边的上部分看,就有3个三角形(前面第6题已讲数法),然后看这边的下部分,只有1个三角形,这样一共就有1 3 1=5(个),仿此,就可得出第2图有三角形4个.19.摆两行(?),每行10个,从第一行移动1个到第二行,这时第二行比第一行多几个?移动2个呢?移动3个呢?你发现每次移动的数和相差的数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思考题是通过实践操作,从观察比较中发现、总结规律,因此,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观察,摆一次,观察一次,引导发现一次,然后概括总结出规律:相差数为移动数的2倍.如  相似文献   
8.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的重点。如何使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下面的课堂教学纪实可供参考。 教师先让两个同学解答小黑板上的问题: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里面有( )个cc,( )个1/5是1,5个1/5是( )/5;1里面有( )个1/11,( )个1/11是1,11个1/11是( )/11;1=( )/13,1=25/( )。 2.把“<”、“>”或“=”号填在( )里:3/4( )3/8;3/8( )5/8;7/8( )7/12;9/9( )18/18。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恰当引入概念,是教学的基础;按照学生认识规律,抓住概念本质属性,给学生揭示概念的实质,准确地讲清概念,是教学的关键。下面试就讲清概念,谈谈几个基本的方法。一、运用直观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应在直观引入概念的基础上,遵循小学生掌握概念由感知→思维→记忆→应用的心理活动序列,有效地运用直观教具(实物、模型、幻灯、图形等),补充他  相似文献   
10.
(一)比和比值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相当于“除”。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它是一个数值。可见比和比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式和商。 (二)比和比例 [比例]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比例是在比的基础上发展来的,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但它们是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