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诗经·豳风·七月>首章中包含着一个周代春耕祈年的祭祀仪式,其中的"举趾"并非通常所认为的"举足下田",而是祭祀活动中的一种舞蹈行为;"田峻至喜"也并非田官高兴或享用酒饭,而是田祖的神尸来享受祭品.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南北化尚未融合,两种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北方以伦理型化为主,南方则带有浓厚的巫化色彩。与此相适应.对于女性美的观照,中原人和楚人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理想。前标榜“以德为美”,后渲染“美在艳情“。这两种模式同构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最初框架。  相似文献   
3.
西汉歌舞艺术的繁盛为史家所公认,在二百多年的歌舞升平中,涌现了一大批歌舞艺术生产者.这一群体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包括皇室成员、文人、士大夫、民间艺人,他们将歌舞娱乐推向了高峰,极大地繁荣了都市文化,形成了汉代审美文化的尘俗品格,有力地影响了汉代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西部开发过程中,西部地区人文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已有一批有识之士组成多学科的课题组,围绕着文化变迁及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个主题从各个不同的学科角度切入,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选择各种具有不同文化类型的社区进行考察,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类型比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王渭清 《兰台世界》2008,(12):53-54
本文旨在通过对<诗经>各类诗作中所见之周人崇尚和谐精神的考察,以求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当今创建和谐社会挖掘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发愤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创作动力论,尽管历代学人对其具体论述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强调人在忧患、挫折中的情感激荡对学创作的特殊作用。“愤书”的哲学底蕴是人类的忧患意识和超越意识,作家以自己的大笔传达自身的忧患体验,超越自身苦难唤醒世人,使人的“类本质”得以感性显现,这个过程既是作家痛苦的过程,也是他得到审美自由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当人于困厄中获得解救,于黑夜中看到光明时,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对于常人,往往会用“高兴极了”“兴奋得很”等词语来表达.而艺术家则不然,他会自觉地把感觉诉诸笔端,将情感外化于一定形式来传达给别人.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正是表现了一种绝处逢生后的心情.下面请看这两首诗:  相似文献   
8.
张衡所处的安顺之朝,士人们重新顾慕楚风,庄骚又有复兴之势.这一学术和文风的转变在张衡诗赋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其创作中所表现出对楚骚的因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骚怨精神的承继与改造,二是骚体比兴系统的模拟与传承,三是骚体句度结构的承袭与再创.  相似文献   
9.
论苏轼文艺思想的庄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文艺思想的渊源问题上,庄子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体说有四个方面的表现:1、受庄子“心斋”“坐忘”说的影响,苏轼注重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心胸的培养;2、在庄子“法天”、“贵真”思想的启发下.苏轼创建了“文理自然”的创作风格论;3、受庄子技道并进思想的影响,苏轼非常重视艺术创作技巧规律的训练和探讨;4、受庄学言意观的启示,苏轼在形神问题上,不仅追求“传神达意”,还追求形象之外的无穷意蕴。  相似文献   
10.
<正>礼,从发生学上讲起源于人类早期宗教祭祀行为,人们把一系列祭祀的形式赋予特定的观念内涵并不断重复,从而成为仪式习惯。随着社会发展,宗教生活仪式习惯逐渐向社会生活渗透,成为社会化的控制力量,仪式中的不同角色规定,成为社会等级的标记,最终升格为社会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象征形式。礼在周人手里发生了质的变化,礼的功能就在于实施人文教化,将政治、道德和人情,乃至法治相结合,以一套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