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培养兴趣,强化主体语文知识学习的优势心理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不同,导致主体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虽然承认个体的差异,但课堂教学模式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目标的同一性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这必然会弱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降低语文学习质量。语文活动课的设置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1.语文活动课能根据个体差异,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语文活动课与语文学科课相辅相成,是学科课的重要补充,能较好地弥补学科课教学中的不足。学科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忽视主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办出特色,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办学目标,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加强教师制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管理的过程中,作为贯穿始终的情感,一直在发挥着巨大的潜在作用。重视情感管理是加强教师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笔者从事二十多年的学校行政管理有如下体会:一、重视认知评价的调整,创造一种浓郁的人情环境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无论是分配制度,还是人员聘任方式,或是平时的绩效评估考核,都是教师既得利益的重新调整,也会或多或少地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使之产生诸如牢骚、气愤等不良情绪甚…  相似文献   
3.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作文教学的课型极其单调.一般都是“写“与“评“两条线周而复始,学生写作与老师讲评两大块机械循环.这就导致学生提不起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提不高,甚至把作文当成一件苦差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型不但能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拓宽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而且它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进行“生活作文“教学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了如下一些作文课型:……  相似文献   
4.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课堂教学尽管是“教”与“学”的过程,但重心在“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将外部信息纳入主观世界,再通过信息加工和贮存,获取新知识,具备新能力,使自身主体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参与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各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向管理要质量,靠管理出成绩,这是当代管理科学着力研究的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今年46岁,与《湖南教育》结缘已29年了。当时未曾想到,一时的邂逅竟促成了难舍难分的伴侣,一见钟情注定了《湖南教育》与我一生相随的情缘。那是1978年暑假,全乡教师正在办学习班,我在邻桌看到一本《湖南教育》,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很多与教学业务密切相关的文章,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指导作用。薄薄的一本刊物,一下子吸引了我,让我不忍释手。此后,我开始四处搜寻《湖南教育》,第二年,又挤出钱来订阅了《湖南教育》。每回捧着飘着油墨清香的刊物,我总是如饥似渴地认真研读,每每读到会心处,禁不住拍案叫好。遇到精彩又实用的文章或段落…  相似文献   
7.
8.
借用彩色笔,增强直观性。教师板书课题时,主要运用白色粉笔,如果教师能适当地运用彩色笔,便能使单调的板书骤然生动起来。如讲朱自清的散文《绿》,教师在板书课题时,用绿色粉笔写了个“绿”字。这种对课题的着色很具有艺术性,很自然,它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正是阅读分析《绿》一课所必需的。再如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师同样可以用红粉笔书写“红”字,而另外的文字则仍可用白粉笔书写。这时,“红”字在课题中就显得醒目,这“红”字恰恰也是课文所要着重说明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强调课堂师生互动,其中要有老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但在教学实际中却并非如此,如何实现对话,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   ……  相似文献   
10.
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动手操作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应该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独立观察,亲自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比如实验教学,有的教师习惯于事先把实验的过程和会发生的现象、最后的结论都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前人的成果”去模仿一遍。若发生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教科书不一致,反而认为这个学生如何如何。这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永远得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