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也 《辅导员》2015,(5):51
辅导点拨:本文融入了小作者的真实感受,开始对妈妈毫无掩盖的恐惧心理,最后完全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字里行间,严厉得近乎苛刻的母爱,最终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我有一位既严厉又慈祥的“老师”,她就是我的妈妈。“唉,我又要陷入‘地狱’了!”我拿起那张对于我来说最恐惧的英语试卷,看着上面的成绩,无端地冒出了这句话。回家又得面对那地狱式的学习方式了!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兴教办学的老师兼校长,因此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奉为教育之神,古代的学生初进学堂,都要祭拜孔子。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孔子的生平事迹留下的并不多,主要集中于《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中。而《论语》作为一部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录的有关孔子言行的专著,更是成为永久的经典,历代传诵。在《论语》一书中,有大量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格言,如“温故知新”、“过犹不及”、“不耻下问”、“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当然也有许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建模分析主线,应用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第三产业增加值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和第三产业增长值之间极其显著的相关性,结合统计软件SAS和Eviews,单独研究这一因素对第三产业增长值的影响,据此进行政策调整,以促进四川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前,我们教室总是脏兮兮的,到处都是泥巴。现在可不一样了,有了大家一起发明的"鞋底去泥器",教室变得干净整洁。  相似文献   
5.
田也  文渊 《湖北教育》2003,(21):58-58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为构建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新的活力,站在这个高度审视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具有以下特质: 一、多一点智慧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睿智之士,必须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一句话,充满智慧的语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是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而文人更是要“思无邪”,所以在宋词出现以前,他们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对女性是不大敢加以仔细描摹的,只有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植)做了一篇恣意挥洒、骇世惊俗的《洛神赋》:“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连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  相似文献   
7.
梅,作为一种有特殊审美意象的植物,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历代文人津津乐道,比如,梅与兰、竹、菊合称为植物中的“四君子”,与松和竹同列为“岁寒三友”,至于咏梅的诗文词曲更是多得难以计数。不过有趣的是,文人们在谈到梅的时候,往往将梅花、梅子(梅花的果实)和腊梅三者混为一谈,特别是梅花和腊梅,几乎不分彼此。事实上,梅花属于蔷薇科,一般在冬末初春开花,可以说是常见植物在一年中开花最早的。所以唐代张谓《官舍早梅》诗曰:“风光先占得,桃李莫  相似文献   
8.
公元675年,当时名动天下的青年才俊、“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650-约675)前往交趾(今越南河内)探望在那里任官的父亲。途经江西南昌时,正逢洪州都督阎公在著名的滕王阁举行集会,王勃自然也成为座上宾客,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此文的前半部分描写滕王阁及周围景色的壮丽,其中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其中四句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因此,通常一个家庭的收成好坏取决于家中壮劳力的多少;另外,由于年老以后没有固定的收入,也须要子女来养老——女儿总是要嫁出去的,所以养老只有靠儿子了。因此,一个农村家庭里总是有好几个儿子。而在城市的非农业家庭中,虽然没有缺少劳力之患,却有传宗接代之忧,于是也总是要多生几个儿子以防不测。儿子的众多便产生了兄弟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0.
建造生活的时钟———谈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田也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老话题,但它又是素质教育的永恒课题。无论何时,学生的浮躁、懒散、心不在焉之类,都在克服之列。但对这个问题,在理论上,现代教育论著,或略而不论,或语焉不详;在实践上,一般教师又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