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用诗词形式歌咏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自东汉以来,代不乏人.明胡应麟说:"'咏史'之名,起自孟坚(班固)"(《诗薮·外篇·六朝》).魏、晋之际,杜挚、王粲、左思、鲍照等人接踵而来.梁萧统主编《文选》,将咏史诗单列一门,至唐,胡曾更以《咏史诗》名集,从而使咏史题材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主题之一.以往的咏史诗词,或则缅怀历史的陈迹,评说古人之功过(如李白的《秦王扫六合》);  相似文献   
2.
良史工文     
田居俭在《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清代学者的心目中,“天下学问”的理想境界是义理、考证和词章“相济”,用今人的话说就是理论、史料和文章完美结合。具体到史学,他们强调“史必藉文而传”,“良史莫不工文”。其实,“良史工文”远在古代就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是当代中国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林乃燊同志在《关于孔丘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拙文关于孔丘的“爱人”思想的论述提出了异议。读罢,感到他的质疑对我深入思考问题颇有启发,但对文中所论,尚不敢苟同。本着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即容许有批评的自由,也容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的精神,不惮浅薄,就此问题再申管窥之见,求教于林乃燊同志以及热心孔丘再评价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西晋后期,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异常尖锐.流民起义的风暴,自南而北,猛烈地震撼着司马氏集团岌岌可危的统治宝座;蓄谋问鼎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乘机起兵割据,使北方陷入长期分裂混战之中.这场纷争的始作俑者是匈奴族刘渊.他于公元308年称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国号汉.刘渊死后,其子刘聪继位,于公元316年灭掉西晋.此后,羯、鲜卑、氐、羌等族相继在淮河以北建立了许多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相似文献   
5.
心长同志的大著 《曹操墓研究》即将付梓,他来信嘱我写点读后感受。我欣然应允。,向他表示祝贺,并与他同享丰收的喜悦;在则读后颇受启发,确实有话可说。我与心长同志相识,是名副其实的“以文会友”。也就是先读其文,后识其人的。两年》。读后,我深感作者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类型的学者; 从交谈中得知,心长同志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尤其热衷地方文史研究。他几十年),曹操墓田,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的邺安风骨”等专题用力最勤 《曹操墓研究》就是心长同志刻苦钻研上述专题的作品结集。 …  相似文献   
6.
心长同志的大著<曹操墓研究>即将付梓,他来信嘱我写点读后感受.我欣然应允.一则作为同道,向他表示祝贺,并与他同享丰收的喜悦;在则读后颇受启发,确实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7.
上海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千年忧思》,是周溯源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关于治乱兴衰思想的专著。提出并研究这个古老而现实的历史课题,并非该书作者的原创。自从“人猿相揖别”,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以来,不同的阶级、阶层和派别,特别是历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了维护其安身立命的江山社稷,莫不思考和探索这个课题。直到当前,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也在深切关注这个课题。看来,在新世纪或者更长的时期里,这个课题仍然是有识之士解读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上海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千年忧思》,是周溯源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关于治乱兴衰思想的专著。提出并研究这个古老而现实的历史课题,并非该书作者的原创。自从"人猿相揖别",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以来,不同的阶级、阶层和派别,特别是历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了维护其安身立命的江山社稷,莫不思考和探索这个课题。直到当前,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也在深切关注这个课题。看来,在新世纪或者更长的时期里,这个课题仍然是有识之士解读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刚刚送走悄然远逝的20世纪,山东人民出版社就推出了实录华夏百年沧桑的《中国二十世纪纪事本末》。 编辑者在《编后记》中直言不讳,声称有此书在案,可“详百年风云”,“明兴替规律”。鉴于时下图书市场存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自我包装流弊,笔者对上述话语难免存有戒心,不敢贸然苟同。于是,便不惜费时费力去循名责实。待到浏览全书之后,才意识到这是编辑者对历史、对读者负责的严谨表态,故而对此书有了信任感,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信赖和阅读的精制宏篇。 《纪事本末》囊括百年重要历史事件,再现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