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博客被引入大学写作教学中。在"写作动机"、"电子文集"、"互研平台"等多项功能上,博客技术弥补和超越了传统写作教学。博客圈技术既可方便写作教师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学生进入网络学习社区进行深度研修。从建构主义全语言理论及教育现象学理论中探讨博客辅助写作教学,能为其提供深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文首先从悲剧的内容、创作的起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俄狄浦斯王》与《人生》的差异,再进一步指出,这两部作品在悲剧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关于人类生存命运的悲剧,都反映了人类在“命运”面前无法选择、无从逃避的悲剧性存在,同时也彰显出人类由此引发出了对世界的荒谬性存在和人类的悲剧性命运的强烈观照与质疑。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作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拟对比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选编问题,阐述鲁迅作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状况。从鲁迅作品的思想精神以及艺术风格、符合中学生认知等三个方面,剖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鲁迅作品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增加鲁迅作品选编的文体、注意作品的递进性、适当对鲁迅作品中的语言进行规范化处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4.
申朝晖  闫荣 《大观周刊》2012,(16):147-148
本文主要借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文艺观点,解读郁达夫以《沉沦》为代表的日本背景小说创作中呈现出来的对日本人与日本文化渴慕背后的仇视倾向,同时分析中国早期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构筑起来的特殊心理机制,并探求制约郁达夫创作和叙事方式的文化心理,最终达到以心理学的视角研究文学作品,实现对文本深入的剖析,形成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孤独者"形象贯穿于《柏慧》这部作品的始终,在外界各种社会邪恶势力的相互挤轧与不断侵蚀下,这些具有崇高灵魂的"孤独者"们,虽然迈着艰难而沉重的步伐,却时刻被梦想与道义所牵引,最终义无反顾地捍卫着自己那片心灵的"净土"。  相似文献   
6.
申朝晖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55-57,66
时间倒错是作家一种重要的叙事话语和叙事策略,它主要有倒叙和预叙两种形式。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古典叙事作品中"预叙"是特征,而倒叙相对于西方运用甚少。本文试以《红楼梦》为个案分析,探讨其时间倒错上的具体类型、在文本中的叙事功用以及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严羽站在诗学的立场上,提出“当行本色”说,以反对宋诗散文化走向;他以禅理为参照系,分析了诗之思维内质。在“兴趣说”中,严羽仍以维护诗之文体本色为己任,建构了他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