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层、利益分化日益凸显,弱势群体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可能带来冲击与挑战。社会和谐是各种利益关系、主体良性互动的结果。正视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问题,化解这一问题累积性爆发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健全弱势群体由弱渐强的社会支持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贸总协定是国际上公认的多边贸易制度,它对推动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即中国“入关”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及早分析和预测这种影响,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已是急待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所曾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建立在产品经济的基础上的,故称产品型按劳分配。在当今社会主义实践中,由于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按劳分配原则则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即商品型按劳分配。本文拟就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实行商品型按劳分配是否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作一简要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关系的问题,是近年来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是科学,但二者又有本质区别。在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的研究规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人均资源量严重不足,但人力资源丰富。开发人力资源,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是我国缓解资源紧缺压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需要伦理道德力量的支持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基础包括:利他性,维护、遵守市场规划的自觉性,诚实守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等。这些伦理道德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客观要求,但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完全自发地产生这些伦理道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有赖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一、扶贫的起源和发展 扶贫济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了关于社会救济活动的文字记载。但在以往的社会里,这种救济是建立在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基础上的,只是统治阶级缓和阶级矛盾、维护阶级统治的手段,是一种粉饰时世的点缀品,因而它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贫困,最多只能降低、减轻贫困者贫困的程度。新中国的建立,消除了产生贫困的阶级根源,每个生活困难的公民都有权利要求和接受社会的救济。建国后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财经收入不多,因而从1949—1979年,我国社会救济工作仅停留在无偿提供生活资料、解决贫困者温饱问题的范围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实行,我国农村的绝大部分地区,绝大多数人都迅速地摆脱了贫困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金光大道,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的过上了小康生活。这种情况不仅使那些由于种种原因尚未摆脱贫困的地区的情景更引人注目,而且也使原有的扶贫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仅仅从生活方面进行补助救济,只能暂时维持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只有帮助贫困地区的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