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近几年,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新闻界刮起了一股新闻炒作的恶俗之风。作为新闻报道策划的“异化物”。新闻炒作所导致的媚俗、煽情乃至虚假新闻报道不仅降低了新闻业的品格,而且导致了媒介公信力的普遍下降。那么,记者是如何炒作新闻的呢?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闻体制改革模式探析——以报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培龙 《新闻界》2006,(5):76-77
改革开放后,我国新闻体制开始了艰难的改革历程,并最终促成了新闻事业今天的辉煌。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体制的确立和演进是新时期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市场以及市场观念在新闻事业中从弱到强,市场化运作手段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云霞  石培龙 《新闻界》2007,(5):145-146
本文从符号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两个视角考察广告意义生成的过程,认为在符号学视野中,广告是一个意义封闭的自足体,其意义的产生只与广告本身有关;在读者反应理论的视野中,广告是一个开放的意义场,受众决定广告的意义.虽然受众的个体差异会导致其对广告理解的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才是其解读广告的关键影响因素,正是这些共同特征为广告设计者和受众的意义共享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喉舌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关键所在。革命者马克思、恩格斯将新闻事业视为反对腐朽统治的喉舌、武器,形成了以冲突理论为基础的新闻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者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将新闻事业看作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发展、形成了以结构功能理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我国新闻改革思想的演进过程,认为我国主要领导人集体的新闻思想构成了中国新闻改革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文学经典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但并不是"神性"的自我显现,它的形成与所依托媒介的技术结构密不可分。传统媒介(纸媒)的技术结构保障了理性自律主体的形成和精英主义文化权力的有效运行,为传统文学经典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电子媒介的技术结构颠覆了经典形成的根基,使网络时代成为文学经典的黄昏,这对电子夜幕笼罩下人类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期刊经历了1985年之前的文学外部功能取向上的读者本位回归和之后的文学艺术技巧取向上的艺术本位回归两大阶段,这两次回归对文学期刊自身的命运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石培龙 《新闻界》2008,(5):170-171
本文以手机广告为研究对象,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分析了手机广告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就手机广告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业陷入生存困境,媒介形态的重大变革使其单一产业链经营体制的弊端毕现无遗,但也为其提供了变革的契机。在数字化浪潮中,传统出版业只有重新整合资源,从单一产业链经营向全产业链经营转变才能适应新信息技术结构下信息生产和消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