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笔在教学中发现,人教版八年级《语》上册有儿处语病,需待商榷,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有几处语病,需待商榷,现列举如下: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中有:“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此  相似文献   
3.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作品,长期被选到初中语课本中。但是,在学习这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处标点使用欠妥帖。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我”这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了在鲁镇咸亨酒店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文中除了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我”的形象。笔者认为:“我”虽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同情者。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半“生”不遂可悲可叹——浅谈孔乙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乙己》一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但是,在仔细研究这些内容的同时,笔者又发现,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字,正可谓是半“生”不遂,让人可悲可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姓名让人半懂不懂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他的姓名来源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他作为在封建社会熟读《四书《》五经》的知识分子,却连一个像样的、好听的名字都没有,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是个有姓无名的人。作者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他的名字,正是表现了人们对这个人物迂腐可…  相似文献   
6.
7.
新课改一波又一波,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几乎每一环节都在创新,都在提升。然而,静下心来,认真梳理,真正的改革创新,乃至取得的成效,都是微乎甚微,甚至反而把传统教学中形成的一些好的做法,改得面目全非。故此,笔者认为,改革是为了出新,为了提升,传统之中精髓的东西是不能改的。针对这些现状,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那就是语文教学中要先教会学生“走路”。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我”这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了在鲁镇咸亨酒店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文中除了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