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祁凤芝 《考试周刊》2011,(72):100-100
练习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成果的渠道。教师在解读教材习题设计意图的基础上,还应当深度开发教材习题资源,用好、用活教材习题。其中对于"陷阱题"的编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陷阱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多角度地编制"陷阱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P70—72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它的倍数与因数的特征,感受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4.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出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在于教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个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所有学生,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