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谢有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活跃于当今文学批评界的青年才俊之一。谢有顺对身体和存在的极力关注已经成为其文学批评的主要亮点之一。谢有顺独立的批评姿态可以说是对当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突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坛上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文学论争,文学批评界看似热闹非凡,而实则存在一系列隐患。文章以新近出现的贾李之争为研究个案,从而透视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缺失,并针对此种病象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性意见,以求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3.
4.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五四”时期、左翼时期、延安时期等三个阶段.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存在着差异性,鲁迅形象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面孔.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卡里斯玛典型”,鲁迅形象塑造背后蕴含着诸多革命性因素.鲁迅形象和20世纪中国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种同构关系,要想厘清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鲁迅形象是一个有效切入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在王瑶、张毕来、刘绶松等人的新文学史著中,建构了胡适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右翼形象.与民国文学史著中对胡适形象的经典化塑造不同,建国之后,文学史家们从“阶级论”和“题材决定论”的教条主义观念出发,对胡适形象进行了否定性改写,几乎泯灭了胡适在诸多文学领域的实际贡献.追溯胡适形象在这些新文学史著中被妖魔化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总结文学史编写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学史评价观念,从而避免走入一种“总体性历史元叙事”的陷阱.  相似文献   
6.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主义诗人,有效地继承了早期新诗拓荒阶段的优良传统,积极创新,融汇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等诸多艺术创作手法,采用中西兼容的诗歌创作原则,基本祛除了早期白话新诗过于散文化的严重弊病。此种诗歌主张承前继后,开创了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种可能性,重构了一种现代诗学理路,为现代派诗歌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李金发诗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理应得到学术界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王瑶、丁易、刘绶松等人的较具代表性的新文学史著,努力按照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建构了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学旗手的光辉形象.他们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相似性描述,表明了政治话语对文学史编纂的强力渗透.同时,也反映了在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文学史家选择了一种新的治学模式,预示着文学史编纂日益走向“一体化”的生产阶段.鲁迅形象在这些新文学史著中的经典塑造,反映了建国初期极为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生政权和文化建设方面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出现的身体写作具有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社会狂欢、市场规则三方面来挖掘身体写作产生的内在因缘,从而凸显出其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汉代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之后,在中华文化的强烈刺激之下,迅速地与本土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佛教的中国化是在不断地选择、接受、转化过程中完成的。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中国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显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包容性,凸显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可通约性。当下,新生之后的佛教精义对于平衡现代人的精神生态、增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加快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等方面,都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新时期文学疯癫形象类型及其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文学中出现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疯癫人物形象;他们基本上可以分为先天痴呆型、政治迫害奴役型、性压抑疯狂型以及佯狂型等四种类别。疯癫者具有自恋与自弃的精神病象、夸张而偏执的行为特征、变形而幻化的心理世界等共同特质;他们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