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音乐从教能力的认识、态度和掌握程度等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音乐从教能力虽有认识但不深、虽有重视但却很不够,显示了学生音乐从教能力总体水平不够高,结构较单一等问题,提出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考核形式等等一系列有效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从教能力。  相似文献   
2.
秦卫红 《广西教育》2013,(23):162-163
阐述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实践育人模式创新可结合学生的主修方向,创建"演学结合"、"讲学结合"、"工作室和学习结合"以及"项目化结合"等凸显专业特点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的实践育人平台,并探索符合音乐专业特点的、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秦卫红 《教育与职业》2006,(27):150-151
在歌唱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遇到学习道路上的“坎”,在心理学中称为高原现象。文章主要就声乐学习中高原现象的类型特征、成因及科学的解决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声乐学习曲线上的高原现象,促进声乐练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秦卫红 《广西教育》2012,(39):158-160
分析中国声乐文化的传统社会功能,以及中国当代声乐文化社会功能的拓展,提出中国当代声乐文化教育应坚持多元化教育、加强民族性教育、注重导向性评价,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声乐文化之意境构成及其表现方式,是声乐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通向更高艺术台阶的理论基础。声乐文化意境的本质是歌曲内容之情与景,声乐文化意境的代表符号是歌词和旋律,声乐文化意境的表现有触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交融等方式,各种表现方式其歌词和旋律的表达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6.
声乐艺术是表现和谐文化的最好形式之一。“爱国歌曲大家唱”以符合当代社会与时代整体审美文化需求的强大声势,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声乐文化视角探讨“爱国歌曲大家唱”的本质有:“共享性”、“艺术与社会的互融性”、“变化性与传承性”。它对先进文化持久地传承和发展,对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需要,提出利用和开发西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资源进行西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培养少数民族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秦卫红 《成长》2020,(4):54-54,56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时代背景下不断要求我国重视人才培养方式,教育改革的呼声也不绝于耳。本文选取人本化的研究层面探析初中学生教育管理,对结果归因分析,得出对初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阐述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实践育人模式创新可结合学生的主修方向,创建“演学结合”、“讲学结合”、“工作室和学习结合”以及“项目化结合”等凸显专业特点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的实践育人平台,并探索符合音乐专业特点的、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资源与西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需要,提出利用和开发西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资源进行西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培养少数民族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