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对此,笔者站在教学主体--学生的角度上来认识并探索化学课堂的活力因子:如何进行"问题式"教学.我尝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进行"问题式"教学的教改研究,让学生在问题中能有所发现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师情感染法情感是人的精神世界乃至生命世界中最具生命活力的本源性力量,包括道德活动在内的儿童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维系于情感的驱动。情感是儿童思维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  相似文献   
3.
秦翠华 《教师》2010,(28):34-34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对此,笔者站在教学主体——学生的角度上来认识并探索化学课堂的活力因子:如何进行“问题式”教学。我尝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进行“问题式”教学的教改研究,让学生在问题中能有所发现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在我头脑中也越来越清晰,作为社会学科教师,我们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那么,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我们应该对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教材,持何种态度呢?不断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农村社会教师应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全国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教育是适应我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以及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本文围绕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大要素,简述了我国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向。指出了目前我国成人高考考前辅导教育中的教师具有多元性、兼顾性、松散性等特点;学生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在职性等特点;教材具有“一纲多本”的特点。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成人高考的考前辅导教育,必须针对这些特点,着力强化师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加强学生管理,保证生源质量;着力抓好教材建设,增强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师情感染、文本对比、氛围陶冶”三种教学方法,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找好德育与智育的平衡点,以智育促德育形成,以德育推智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好习惯成就大人生。"我们的学生从几岁到十几岁,无论是思维还是习惯都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教书固然重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在我头脑中也越来越清晰,作为社会学科教师,我们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那么,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我们应该对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教材,持何种态度呢?不断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农村社会教师应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勤劳勇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华民族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人民以其勤奋刻苦、艰苦奋斗的美德和英勇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几经磨难、几临倾覆的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地表而复兴,蹶而复振,转危为安,巍然屹立.纵观世界各国各民族,古往今来,无不重视道德与精神等文化建设,并把它作为维护国家安定,促进国家发展的一种良药。而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之花,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沃壤之中,在中…  相似文献   
10.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以"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目标进行编排。为了贴合小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实效,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园"。我将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活动园"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基于课堂观察、课例分析等,对不同类型"活动园"的应用方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