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处处志之”的“志”并非作标记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其中“志”字,古文注译本大都解释为“作标志”之类的意思。如郭锡良等《古代汉语》注:“志:作标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参》将“处处志之”译为“(一路上)处处做记  相似文献   
2.
工具书、中学语课本将“惊涛”解为使人震惊的波涛;“惊”不应是说人,而应是修饰“涛”的,可解为汹涌(凶猛)的波涛,中学语课本中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的“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在释词断句上不妥,应改断为“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这样,解释起来才从字顺理通,也符合章的语言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报刊上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令人忧虑,经过反复研究修改然后公诸于世的国家法规,在语言文字上也不无问题。现从最近公布的几部法规中摘引数例,试作评改。①《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三十三条:……受行政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除受警告以外的行政处分的,并不得晋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言文的注释,有两条似觉欠妥。一、《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课本将“临”字注为“靠近”这样以今解古,有失文意。“临”在古汉语中没有“靠近”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可作“靠近”解,意思是“在旁边儿”,没有方位性。文中已说明亭子在“泉上”,若将“临于泉上”解为“靠近在泉上”,显然不通。“临”在这里实际是“居高临下”的“临”,应该解作“居高处朝向下处”(《辞海》语词分册“临”字第一义项),这是“临”在古汉语中的常用义。文中介绍亭子用  相似文献   
5.
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受到了专家学们的好评,本以一些合编教材为此照,谈了教材编写中的两个问题:一.合编教材多有内容不协调或前后矛盾的现象,而荆编教材内容协调一致,没有拼凑的痕迹;二、古代汉语教材选择例句的问题,师专教材中的例句问题很多,让师生为难,而荆编教材则为教学着想,大量选择中学言和教材选中的例句,不是为出书编的教材,而是为搞好教学编的教材。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教材中,周立波的《娘子关前》、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吴伯箫的《难老泉》、《猎户》、王蒙的《论废厄泼赖应该实行》等部分名家作品中的语言疵瑕较多,教材编、语教师应该注意。传统的语教学方法只赏析、不指瑕,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难免会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7.
一、使动用法的几种特殊形式 在“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将”是使动用法。这种主语、谓语、宾语具全的句子是常式句。使动用法在常式句中是比较容易辨认的。语言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含有使动词的句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须要我们了解含有使动用法的种种句式,以确切地理解文意。 (一)没有宾语的使动式 虽然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发出动作,但宾语有时却不出现。如: ①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赤壁之战》)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 )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句①的“走”是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操军),意思是使(操军)败逃。句②的“食”是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冯谖),意思是“食之以草具”,以粗恶的食物让冯谖吃。这种省略使动宾语的句子,在理解和翻译时,须把省略的宾语补出来。 (二)双宾语的使动式 用作使动的词有时带两个宾语,若不详审文意,便会错解其义或不知其解。如: ③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初学古文的人常把句③理解为“晋侯喝赵盾的酒”,而实际上,“赵盾”和“酒”并不组成定中词组,它们都是动词“饮”的宾语。“饮”和“赵盾”是使动关系,使赵盾饮;“饮”  相似文献   
8.
本对一些古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经常用的一些使句提出不同意见。如“吾妻之美我”的“美”并不是意动用法,而是用作一般动词;“何……之有”未必就是“有何……”之意,“何厌之有”不宜解作“有何厌”,“何”不是“厌”的定语,而是“有”的状语,庆解作“何有厌”;“君亡之不恤”并不是宾语前置式,“亡之不恤”应是主谓结构,由此还提出如何区分“之”字前的受事主语和宾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好评。本文以一些合编教材为此照,谈了教材编写中的两个问题:一、合编教材多有内容不协调或前后矛盾的现象,而荆编教材内容协调一致,没有拼凑的痕迹;二、古代汉语教材选择例句的问题。师专教材中的例句问题很多,让师生为难,而荆编教材则为教学着想,大量选择中学文言文和教材文选中的例句,不是为出书编的教材,而是为搞好教学编的教材。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大学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郭锡良等编),学术水平较高,但白璧不无微瑕,本文就文选词义注释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就教于大方。1.《竹头木屑》:“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课本注:“除:台阶”(上册17页)。这是取其本义。但这里的“除”按名词解释,后面的“雪后”便与上句“积雪始晴”犯复,“犹”字也觉多余。愚见以为还是将“除”解作动词才字顺理通。句意是说:连日下雪,天刚放晴以后,大堂前面扫去积雪后还湿。下文说“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