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高校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科研中,人道主义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理论课题,它和社会生活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以西方人道主义作参照系,深入研究一下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人道主义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观、世界观的实质,或许可资参考。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接受了西欧革命和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人道主义成为他放弃医学而改学文学的重要契机。在《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论著中,鲁迅抨击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对于学术思想、科学事业的压制,热情称颂提倡人道、反对神道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的…  相似文献   
2.
写出人生的血和肉来--鲁迅关于文艺真实性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文艺真实论是以哲学认识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真实论,他对文艺与现实,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真实性与理想性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他那"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写出它的血和肉来”的文学观念,是救治当下各种文艺创作流弊的药石,是20世纪最宝贵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3.
程致中 《学语文》2014,(1):78-80
正走进吴忌散文,渐次地你会发现这位美髯飘飘的中年汉子,原来是悲悯众生,仁爱天下的人。他对自然美和生命的律动情有独钟,多年前发表的那篇风行一时的美文《鸟是树的花朵》(2003年作),便以细致的观察,唯美的文字,绘出大自然永恒的美丽和生命蓬勃生长的欢悦:"我"惊喜地发现一些鸟落在冬天的树上,仿佛绽开了满树的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再造了冬日的生机;鸟在四  相似文献   
4.
茅盾1930年从日本回国后,参加了国内思想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深入上海社会各阶层,联系蒋、冯、阎中原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上海的国际背景,确认“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他打算以小说形式“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表现一个宏观度  相似文献   
5.
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骆驼祥子》浅说程致中老舍在贫民窟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他非常熟悉旧社会城市贫民的生活,写过不少反映城市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1936年下半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写的是旧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五四”新文学...  相似文献   
6.
针对30年代中国诗坛上唯艺术诗派病弱的呻吟,朽腐的格调,艾青于1939年提出“诗的散文美”的创作主张。他不满意的文的、“虚伪”、“雕琢”和“人工气”,而欣赏散文“不修饰的美,不需要涂脂抹粉的本色,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健康。”((诗的散文美))这一主张虽然是在抗战爆发后二年提出,却是艾青长期艺术探索的成果。诗人早年曾受到十四行诗和现代诗的影响,写过《透明的夜)那样晦涩难懂的膝跪诗,但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一年作)却是“诗的散文u美”主张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从题材选择来看,这首诗走出了唯艺术派诗…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史上,鲁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解放和民族复兴的事业。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时,就写下“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样沉雄勇毅、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诗篇。临终前两天,他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中,还表达了“爱护中华”、“恐其衰微”的忧国忧民之情。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他走的是一条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光辉道路。  相似文献   
8.
鲁迅把“摩罗”诗派的歌声作为先觉之声引进国门 ,在《摩罗诗力说》中主要从四个方面 :反抗挑战之声、爱国复仇之声、个性解放之声、真理希望之声 ,张扬了“摩罗”诗派的“新声”  相似文献   
9.
《文化偏至论》非常卓越地提出了一条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性的文化选择原则,它在西方文化发展时,运用了颇为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历史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审时度势的方法等。鲁迅对19世纪工业文明通弊的批评,确实做到了“外之不后于世界之思潮”,他那“非物质,重个人”的文化主张,带有浪漫性和主观片面性。他对清末一部分断派人物因西方文化渗入而产生的民族虚无主义情绪深为不满,早期文化思想带些“复西”倾向。所谓“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是对民族文化精神复苏的关注,而不是盲目复古,死抱国粹。  相似文献   
10.
<正> 艾青说过:“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一一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所谓“诗的美学”,自然不是专指诗的艺术技巧、语言形态,而是指诗的思想与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是这个统一体所展示的艺术美。五十多年来,艾青在探索、寻觅光明,追求真理,也探求“诗美”,他在诗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研究艾青关于“诗的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发扬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繁荣新诗创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