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程跃 《文教资料》2011,(12):45-47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的角度来探讨文化意象的翻译及相关问题。文化意象是一国语言文化的精华,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过程。如何处理文化意象中"形象和意义"的矛盾问题成为文化意象翻译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通过对《红楼梦》两个全译本(杨宪益夫妇版本和霍克斯版本)中文化意象翻译实例的分析和比较,揭示目的论在处理文化意象时的指导作用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文化意象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文化意象翻译中的"形象和意义"的矛盾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暗夜行路》描写了由于女性的性过失,给自己,特别是给别人造成的痛苦。笔者将针对《暗夜行路》的结尾部,解析影响谦作心境变迁的因素。大自然的恩泽是净化谦作心灵的内在动力,大山上两种夫妻关系样式是谦作重新认知性与道德关系的外在因素。最终经历了挣扎、执拗、净化和解脱这样一个过程,谦作完成了心灵的净化、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高低语境性方面的差异入手,从句法结构、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在语言方面的反映,并结合功能翻译理论阐述了文化的高低语境性差异对汉译英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阐述QIUS气质量表编制的理论依据和编制过程;介绍量表检验方法及信度、效率的可靠性;阐释量表的主要特点及量表的使用方法;论证气质类型与学业成绩、性别差异、性格品质的关系,突出本量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提出,为当前中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中华典籍外译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典籍翻译教学是培养典籍外译人才的基本途径。如何以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为指导,更新典籍翻译教学理念与方法,拓展典籍翻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是现阶段翻译专业建设要思考的问题。自近代以来,海外汉学家一直是中华典籍翻译与传播的重要力量。汉学家译本数量多、选材广,可读性强,包含着对中国语言、文化、历史、思想等多方面的研究,反映出不同时期海外译者对中华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将优质的汉学家译本融入到典籍翻译教学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典籍翻译活动本质的理解,提升文明交流互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典籍翻译能力,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典籍外译人才。  相似文献   
6.
《暗夜行路》于大正10年1月在《改造》杂志上进行连载,中间两度中断,历经16年终于完成。大正九年,志贺直哉就完成了小说的整体框架的构思,这两次中断必然存在其合理性。本论将以志贺直哉的日记为基本考证依据,沿着时间的轨迹,考察第二次的九年中断期存在的合理性。这九年的时间既证明了志贺直哉是一个极具精神卫生的作家,又是作者为实现预定的主人公心境所必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程跃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2-16,22
利用熊彼特创新理论证明了新兴技术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企业能力动态演化,进而得出新兴技术演化对企业能力演化的影响机制,并实证检验了新兴技术演化作用下的企业能力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能力是新兴技术演化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新兴技术的演化最终促进的是企业静态能力的提升,但动态能力在对静态能力进行重构和整合、满足新兴技术对企业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究,就其根本目的来说,是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人与环境(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使人类自身与变化中的环境协调地发展,即相适应。尽管社会生活的变革,促使如何提高人类适应能力的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严峻的课题,然而对于人类适应的本质,人们仍缺乏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人类的适应,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环境,以求环境适应人的自觉能动的过程,其主要特征是它的能动性。本文就如何认识人类的适应问题,从心理哲学的角度,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创新思维是指思维活动过程中,通过直觉、美感、猜想、类比、联想、推广和推理去洞察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在规律,探索新的问题,发现新的东西,对事物的发展趋向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程跃 《华章》2006,(11)
有人说:“老师是学生的阶梯,学生是老师的延伸和辐射,师者唯有把全部的光和热、情和爱迸发出来,才能真正称其为师。”作为班主任更应如此,既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要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健康、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通过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有“心”和“勤”。一、全心全意关爱学生——心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怎样对待学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由此,班主任应当做一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