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1917年后,淡出政坛,退居天津。在周恩来的早期思想中,有很深的梁启超的烙印。梁启超的佛学思想、爱国情怀、救国主张,甚至文风都对周恩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周恩来旅欧期间,经过实际考察并对各种思潮进行比较,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这是周恩来一生的最重要的抉择,也是他摆脱粱启超的影响,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俄国在1851年与清廷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答:第一次鸦片战争翻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使英国的商品开始涌入中国.沙俄方面忧心忡忡地观察着这一切,它所担心的是,传  相似文献   
3.
以国共谈判为题的著述并不少见,但以周恩来为中心叙述国共谈判历史的著作却鲜见。重庆出版社于周恩来诞辰百年时推出了《周恩来风采丛书》,其中王静同志以严肃的治学精神,充满激情的笔触所写的《折冲樽俎──周恩来与国共谈判》一书,是这个领域的开拓之作,它填补了周恩来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王静是一位年轻的学者,本课题自其在北大读硕士生时即已投入大量心力,并不断发表论作。这次,他积多年研究之功,一气呵成。此书值得细读。概括起来,此书有三大特点:一、广泛地收集有关资料,详尽而又层次分明作者写作所依据的主要史料包括国共…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1917年后,淡出政坛,退居天津。在周恩来的早期思想中,有很深的梁启超的烙印。梁启超的佛学思想、爱国情怀、救国主张,甚至风都对周恩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周恩来旅欧期间,经过实际考察并对各种思潮进行比较,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这是周恩来一生的最重要的抉择,也是他摆脱梁启超的影响,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一生奉行着“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及方法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哲学观与方法论与毛泽东在为人,处事上所奉行的方法与观念大为不同。考察周恩来的“和而不同”的哲学观,进而比较周,毛两人的思想观念,对于人们理解近现代以来的中国问题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第二个外交使团,不少人认为是1868—1870年间出访的蒲安臣使团,其实不然。1866年清政府曾派出斌椿使团访问欧洲各国。 1866年2月恭亲王奕訢上奏朝廷,乞派使团出访。其理由是,“查自各国换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于办理交涉事件,终虞隔膜”,因此亟需”派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借资筹计”。恭亲王此时上奏的另一个原因是,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要  相似文献   
7.
考察团练经费来源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从中看出团练在经济上所依赖的阶级基础,看出团练对地方各项税收的控制,从而找出团练出现政治独立趋向的经济原因。关于团练经费来源问题,有人曾提出近代社会团练筹集经费的七种方式。但是,还要看到在这种方式后面资助团练的是那个阶级,以便清楚地看透团练的阶级实质。因此,本文即从阶级的角度考察团练经费的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