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首次进行"人体导电"实验的,是美洲一位叫做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印刷工人.1752年,他在菲列得尔尝试"风筝捉雷",用风筝(亦名"电鸢")从空中引来"上帝之火",并且使莱顿瓶充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国古代巧妙应用共振效应取水、扩音、准律、娱乐、预测、防振等 .从而充实了“中国古代共振研究与应用”一文的部分内容 .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演示视觉暂留现象和颜色合成的实验装置——三环顶球,简述该装置的制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水既是物理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也是物理实验材料,有时能成为实验器件,该从实例出发,叙述了水在中国古代物理实验中的妙用,中提到的这些用水进行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时间语初探     
非言语交流中,还存在着一种时间语交流形式。它以时间传递信息,渗透在人际交流的各个领域。由于时间不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因此用时间传递信息这一形式也就很少引起人们注意。时间语的提出,将帮助人们了解言语交流和其他非言语交流没有表达的内容,填补非言语交流中时间语研究的空白。本文用大量事实证明了时间语的存在,论述了时间语的概念、特点和类型,并指出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说林训>说:"抽簪招磷,有何为惊."[1]这条记录是我国对电致发光的最早记录,用现代汉语解释,意思是:把簪子从头发中抽出来,会出现象磷火一样的发光现象,有什么可惊奇的呢?  相似文献   
7.
时间是一切事物中最宝贵的东西。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作为教师,如何科学地安排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个问题不容轻视。 就师专物理系学生分组实验而言,实验在什么时候进行,每次实验多长时间,教师讲解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共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章介绍了中国古代共振现象与共振实验,指出共振效应在中国古代军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公道杯的历史,分析了公道杯、常满樽、阳燧樽的共同特点,指出常满樽、阳燧樽即公道杯,从而将公道杯发明年代向前推进约十个世纪。它对研究中国古代文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1年的国家标准 GB 1.1中,对需要修约的各种测量、计算的数值,已有明确的规定。1.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小于5(不包括5)时,则舍去,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不变。2.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大于5(不包括5)时,则进一,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加一。3.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