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47篇
科学研究   69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暴巍 《图书馆》2008,(2):122-123
本文立足于县级馆开架服务的实践,从"以读者为本"服务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开架服务条件、方法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而提出了县级馆开架服务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如今社会高速发展,信息的流通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数据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引发了慕课的诞生和发展,从而对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契机.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在讨论大数据的产生与特征以及慕课的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两者对大学体育教学带来何种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从当前县级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免费开放后县级图书馆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涉及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的常用格式和获取这些素材的常规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女作家萧红小说中的情爱叙事呈现出灵与肉的紧张对峙,往往以主人公对爱的彻底绝望而告终。但萧红在叙事中依然涵容着对人生的无限悲悯,弥漫着悲凉的人生感悟。作者深凝而诗意的目光已超越了情爱叙事本身的范畴,深入到人的生命意识深处,使读者往往忘记了叙述层面的情爱而感受到人生的荒凉。  相似文献   
6.
有些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感觉数学枯燥无味,更不理解其中的推理和计算,这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相差甚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及行为习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的喜欢初中数学。  相似文献   
7.
影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Harden于1975年首次提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i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简称OSCE)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医学教育机构把OSCE用做一种临床能力的评价工具,自从1993年加拿大医学委员会把OSCE应用于医师执照考试以后,美国外国医学毕业生教育委员会在对外国医学  相似文献   
8.
高校"两课"教学中社会实践环节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两课”以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两课”教学方法忽视了实践环节,致使其育人目的难以完整实现。解脱其困境的有效办法,即引入并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构建理论与实践协同的“两课”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消费具有享乐主义倾向。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精神消费价值的缺损和消费需求与价值的背离是其主要表现。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的滋生蔓延,腐蚀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专业学习和身心健康,导致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素质下降,冲击社会生活。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商品符号象征意义的诱导是享乐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影响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登山》是一篇自读课文,讲的是列宁为了看日出两次登山走险路的故事。这也是一篇存在很大争议的课文,有不少人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删掉,理由是:1.列宁作为革命领袖却如此不爱惜生命,不值得称道。2.学生年龄小,爱盲从,列宁冒险的行为容易让学生盲目模仿,出现安全隐患。我在引导学生大致学习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就将以上观点板书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认为文章该删吗?原因是什么?”这样设计有三个方面的考虑: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应有更广阔的自读空间。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其全面认识问题的意识。3.让学生在自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