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西部有很多县市属旅游资源弱势区,这些地区大多比较贫穷落后,除旅游资源外其他资源也相对匮乏,它们如何谋求发展?文章以四川绵阳为例,在用耗散结构理论深入系统研究绵阳旅游业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采取与世界旅游组织接轨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并讨论了绵阳大一统旅游这一案例及其与绵阳区域旅游发展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绵阳大一统旅游对提升绵阳形象,促进绵阳旅游业形成龙头产品,增强绵阳旅游业的竞争力等具有积极作用。这为西部资源弱势区旅游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绵阳旅游资源分类及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统计整理了绵阳市的旅游景点(区),基于GB/T18972-2003国家标准和绵阳旅游资源的特质对主要的景点(区)进行归类。同时,根据行业结构分析原理,对绵阳旅游开发面临的5种基本竞争力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绵阳旅游开发的对策。认为必须凸现绵阳旅游产品的特色,提高服务质量,联合各种优势资源,以点带面,最终全面拉动绵阳旅游业的发展,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MAPGIS作为深受广大用户喜爱的一款国产GIS软件,已经从4.0.5.0,5.32、6.0.6.5发展到目前的6.6版本。但是在图形矢量化过程中依然不可避免各种类型误差的产生。文章对MAPGIS6.6图形处理模块在地图矢量化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误差校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南充气象站1951年至2005年的逐日地面气候资料,分别统计整理出南充1951~2005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高温天气(日最高温度≥35℃)日数、低温天气(日最低温度≤0℃)日数、降水量、雨日和最大日降水量等气候要素。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R/S分析、灾变灰预测等方法对南充极端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南充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形。研究表明:南充极端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多尺度振荡特征,并且振荡分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极端温度气候的变化特征具有地域特殊性,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不一致。极端高温在年际尺度上均表现为降温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趋势,季节内尤其以夏秋季差异明显。极端低温在年际尺度上表现为有升有降,但幅度都不大。季节内以冬季变化有所差异。极端降水气候的变化特征受地形和环流特征影响,总体表现越发的不稳定。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较之其它季节极不稳定,而雨日变化除冬季外,其余季节呈一致的减少趋势。汛期雨日骤减,而降水量则成波动上升的趋势。这将增加汛期强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给嘉陵江流域的防汛工作增加难度。年最大日降水量在近年来呈现出密集峰值区,这是强降水事件的先兆信号。未来年极端最低气温将继续上升,"暖冬"事件可能增多。汛期降水量将会增加,由于雨日持续减少,汛期降水将多以"强降水事件"出现,加重汛期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籍方志浩如烟海,在阅读、整理这些资料时,总要遇到有关时间的概念。历法在地理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掌握有关历法知识及干支公历换算等运用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未来汛期旱涝灰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汛期降水量大、年际变率也很大,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之成为我国夏季主要致灾因子之一。做好汛期旱涝预测,提高预报准确率,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国194个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1971年~2000年汛期(5月~8月)降水序列资料,通过具有极好处理贫信息能力的灰预测方法,对我国2010年~2020年汛期降水的旱涝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2020年我国由“南涝北旱”转换成“北涝南旱”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每年汛期都有旱涝灾害发生,北京、银川、石家庄等地区旱灾严重,重庆、南昌、广州等地汛期水患频繁。  相似文献   
7.
用耗散结构理论深入系统研究绵阳旅游业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采取了与世界旅游组织接轨的理念和方法。设计出了绵阳旅游业的龙头产品——绵阳大一统旅游,规划了大一统旅游的景区和线路,并提出了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