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研究性教学探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指出了初数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和内容,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实施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2.
解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听得懂、记得到、用不来、做不起”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有必要研究“专家”与“新手”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他们解题的各种差异,然后将“专家”的思维、专家的解题策略,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析建构观下的两种数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建构观下的2种主要的数学教学模式:支架式数学和抛锚式数学教学,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观念框架,这种框加可的观念是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抛锚式教学也叫“实例式教学”或“问题教学”。  相似文献   
4.
从1999年起,中国高考数学命题就把“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能力立意”命题具有显著效果,对中学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能力立意”也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1)加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2)削弱数学基础知识的教与学;(3)助推“题海战术”;(4)不利于体现高考的公平性。针对这些问题或不足,提出如下对策:(1)高考数学命题应坚持“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并重的原则;(2)高考试题的编拟应立足于教材;(3)借鉴国外考试的数学命题经验。  相似文献   
5.
试论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学习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数学知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能把语言表达、实际操作和具体运用这3者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用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主要途径有: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抓变式与比较,抓反思,加强数学知识的系统化,抓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等。  相似文献   
6.
结合认知理论和系统控制理论,构造了一种面向数学概念理解差错的观测分析模型,建立了对平面向量概念体系的理解进行实证研究的观测分析流程.通过对平面向量概念理解差错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数学概念学习中的理解差错,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类是概念模板差错,另一类是认知过程差错.基于观测分析,提出了改进设想:概念的表述;在练习中理解;重视教学的整体性;加强相关学科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