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理描写是路翎小说的主要特色,由于强调极端的内倾,所以他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往往是浓墨重彩激情四溢,在情感的奔涌流泻中造成一种冲击力。就心理描写内容来讲,这种内倾集中表现在精神奴役的创伤、原始生命力的张扬、情理相悖的苦痛三个方面。但有时路翎会因过度沉迷于人物内心深处而不能自拔,导致心理描写出现失真。  相似文献   
2.
3.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其内涵可归纳为三大原则:快乐原则、幻想原则、自由原则。游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命题,它在作品中也有具体的表现形态,尤其是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集中表现在滑稽奇特的外貌、夸张放纵的行为、快乐荒诞的语言、活泼生动的心理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杨争光在当代文坛是个很有个性的作家。他作品的数量并不多,但却极有特色。他总是采用冷峻超然的叙述方式对乡土社会作出现代性的关照,并在象征、反讽、白描等手法的运用中完成作品深层结构的建构。此外,由于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农村,所以他的作品带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并且在语言上也显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对农民生存状态的描述中融入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尽管“五四”启蒙思潮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其在运行过程中却危机重重,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内部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集中在救国强民与个性彰显的冲突以及情感与理性的碰撞两个方面。同时,由于这种悖逆性的存在,也给当时的文学创作实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一些很有意味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6.
《呼兰河传》极为复杂的内蕴虽为批评者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却也制造了诸多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批评话语裂隙,这些裂隙充分反映了文本顽症的存在及学术阐释活动的限度。就《呼兰河传》而言,文本中存在着三方面难以解释的“顽症”,即多种价值向度的时间意识、“含混”多元的价值理念、叙述人称的莫名转换等。  相似文献   
7.
母亲     
无力到达的地方太多了,脚在疼痛,母亲,你没有 教会我在贪婪的朝霞中染上古老的哀愁。我的心只像你  相似文献   
8.
学界习惯以1985年为界将1980年代文学“断裂”为两个阶段,这种描述不仅包含着文学简单从反映社会到追求文学本体的艺术转变,更重要的是潜在地含有此是而彼非、高扬文学审美性而贬低文学社会性的价值判断,背后隐含着一种对全新历史时代强烈渴求的心理,是以有意排拒社会变革转型为基础。实际上,1985年前后的文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在日常世俗生活、独特的都市经验、复杂的价值观念冲突等方面,不仅聚集了社会转型期所有的斗争和分化、裂变与重合、妥协与对抗,浓缩了社会转型期一代人的精神思想和心灵状貌,而且开启了1990年代大众文化狂欢的源头,为1990年代的文学埋下伏笔,体现出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锐是个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作家 ,他的《无风之树》即是这种追求的结果。小说不仅展现了一种悲凉透骨的生存体验 ,而且还表现出了对生存价值的追问。作品中的人物是作为象征的意义代码而存在的 ,这与文本要表达的意蕴是相统一的。在叙事上 ,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变换视角的独特方法 ,不仅加强了作品意义的传达 ,而且形式本身也具有了意义。此外 ,作品还具有冷峻凝重的诗意氛围 ,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运用和自然环境的描绘上  相似文献   
10.
台静农是20世纪20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地之子》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论在叙述方式、细节描写上,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地之子》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羊镇世界",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