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为教研员,有幸听过许多课,其中不乏同课题的不同演绎.曾听过10多次"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课,就课堂引入的设计来看,归纳起来主要是如下四种:引入一:你想知道吗?如图1,池塘两岸有两个施工点A、B.为了测量A、B两处的距离,测量人员选择了C处,用绳子拉起CA和CB,分别取CA、CB的中点D、E,量得DE的长为32米,于是他们得到A、B之间的距离是64米,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2.
教学新手小赵老师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这节课时,先讲一道例题(篱笆问题):依靠一面足够长的墙用篱笆来围成矩形的花园,己知篱笆的长16米,要围成的矩形面积为24平方米,求矩形的长和宽.讲完例题后出了一道巩固练习(绳子问题):用100米长的绳子围成矩形,己知矩形的面积分别为:(1)525平方米;(2)625平方米;(3)700平方米,求相应的矩形的长和宽.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提出(一)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早就提出,教育工作者"在评价中意识到,他们以往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的‘知识',因而,把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他认为教育评价必须以"创新"为基本价值取向,评价指导思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都需要围绕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翟立安 《师道》2007,(9):52-52
去上海书城买书,站在书架旁我已经将《诺贝尔奖得主的中学时代》读了近三分之一,回到家又一气呵成,当看完最后的附录历届诺贝尔科学获奖者名录时,用书掩面,微闭眼睛,我才发现自己的泪水已粘在脸与书之间。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上海二期课改实施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上海二期课改最重要的话题。对于它的研究和实践需从多层面来思考。方向有效和目标有效。做任何事情,没有方向和目标,有效性就无从谈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弄清大方向,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总目标就是我们一线教师每节课的大方向。当我们确认大方向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就是沿着大方向前进的小目标了,此时我们才能放心大胆地研究和追  相似文献   
6.
对于教研员是否能够成为"专业的课程领导者",本文从课程发展和课改现实的需要、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教研员队伍发展现状等方面提出质疑,对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提出了与"学院派"观点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记得上中学时,先后教我的几位数学教师不但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而且在黑板上徒手作圆是那么圆,令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经常一下课就争着在黑板上模仿。这些熟练的教学基本功和技能,对学生的“双基”学习起着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今,随着现代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不少教师的课堂上基本没有板书了,偶尔写几个字也是歪七歪八,数学解题过程也直接用PPT来显示等,这些都是不利于“双基教学”的教学行为。没有扎实“双基”的教师,哪能培养出“双基”扎实的学生?所以,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要提倡青年教师夯实“双基教学”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8.
"优质教育"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渴望。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从其发展战略出发,高度关注基础教育质量,并将建立完备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2015年,《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公布,其中把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实施学生过重课业的综合减负作为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积极响应上海市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的精心选择对达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以下面的教学片断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把握好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的度——三谈课堂引入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立安 《数学教学》2009,(7):11-12,48
关于课堂教学引入,笔者曾撰文“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吗?——兼谈课堂引入的有效性”和“不要拔断学生思维发展的根——再谈课堂引入的有效性”.最近听了L老师执教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试用本)第二章第2节“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觉得很有必要再谈谈课堂引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