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传统的翻译研究把翻译活动假想成一个在真空中进行的活动,但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意识形态、历史、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处于不同地位的文化交流,其表现就更为明显。全文从后殖民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失衡对翻译流量、选材及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字幕翻译的特点,以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为例,指出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应以目的论为指导,并兼顾字幕的文本功能;同时提出在字幕翻译中可采用保留、替换和增补等方法来处理剧中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3.
聂咏华 《时代教育》2009,(10):79-80
本文着重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功用,从文化角度看待翻译将会产生的思维转变,以及如何尽可能地排除文化困扰,在翻译时尽可能地取得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的翻译研究不同,后殖民主义的翻译研究重视语言之间的不平等地位,认为翻译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翻译的过程受到双方语言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文从后殖民的角度探讨翻译的产生和发展与帝国的需要、政治权力斗争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翻译在帝国统治下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在翻译的过程中,其主体性可体现在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取上,而译者在文本选择上又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林语堂的作家身份研究较多,但对作为翻译家林语堂的外部研究较少。文章从林语堂的文化观出发,以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分析林语堂作为译者在进行翻译选材的过程中,其文化观在翻译选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杂合现象在翻译活动中难以避免,而翻译活动又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首先概述了意识形态及翻译杂合研究现状,然后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了原文杂合与译文杂合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以及原文杂合和译文杂合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与妥协。  相似文献   
7.
英译本《浮生六记》是林语堂的得意之作,也是其翻译理论贯穿始终的著作。本文从英译《浮生六记》和林语堂的翻译观出发,分析林语堂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来更好的体现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从后殖民的角度看,翻译活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意识形态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首先探讨了意识形态的定义、相关的历时研究,然后着重分析了意识形态与翻译的关系,尤其是对翻译的目的、翻译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译者主体性的彰显——林语堂与《浮生六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翻译主体长期受到遮蔽,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全文从英译《浮生六记》和林语堂及其翻译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以期拓展和深化翻译主体研究。  相似文献   
10.
聂咏华 《文教资料》2013,(1):178-181
随着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于当前教育的需要,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成为目前高校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选择。本文通过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了我校网络多媒体视听的教学改革:适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方法,以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更好地促进本科学生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