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今天的日记写什么呢?”萌萌咬着笔杆说。“这个题目真不好写,没什么可写的。”小华噘着嘴,一脸的愁容。不知道写什么好,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是让许多孩子犯难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可写的内容多着呢!之所以觉得没东西写,是因为你对身边的人和事根本就不留意,经常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因而脑子里就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我们常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说要留心看,留心听,养成一种观察生活的习惯,一种注意周围的人和事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捕捉到生活中一些精彩的镜头,一些稍不注意就溜过去了却往往有着不一般意义的事儿。比如你随妈妈去…  相似文献   
2.
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一定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孙悟空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迫使铁扇公主答应借芭蕉扇给他去扇熄火焰山的火。我们在刻画人物时,有时也需要孙悟空这样的本领,钻到人物心里,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看个究竟,并将其表现出来,这就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与行  相似文献   
3.
常听见一些同学说:“我最怕的就是作文。”“一听见老师布置作文,我头就大了。”这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作文存在两种心理障碍。一种障碍是畏难心理,将作文视为畏途,以为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作文真有那么难吗?其实不然。作文与说话一样,都是一种表达,不过一是书面的,一是口头的。我们知道,每个孩子从一岁多开始就呀呀学语了,最早会说的话只是一个音节的称呼:“妈妈”、“爸爸”、“奶奶”……接着开始用最简单的语音表示自己的意愿,如“吃……”“尿尿”……慢慢地,能连成一句话了。到三岁左右,有的孩…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就是说人是需要打扮的,如果我们打扮得体,会使自己显得更好看。写文章也是一样,语言需要修饰,需要润色。大白话不是不能写,但只知写大白话,不会提炼加工,不会修词,是不可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的。修辞,就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使词句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更确切、更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修辞除了要讲究词语的推敲、句子的锤炼外,更主要的是掌握和运用一些修辞的格式。常用的修辞格式有排比、反复、比喻、比拟、借代、对比、对偶、夸张、反问、设问等。排比就是把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  相似文献   
5.
你想笔底生花吗?你想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起来吗?告诉你一个最简便易行的好方法,那就是学会运用比喻。比喻是一种用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描绘或说明另一种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法。很多同学在作文中都能运用比喻,而且用得不错。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笔下的生动比喻吧。有个同学写苦瓜,“  相似文献   
6.
有些同学给少儿报刊投稿时,兴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文章实在并不差,为什么选不上?甚至有的老师也难免有些不平:为什么我推荐一大摞稿子,编辑一篇也看不中?我想,撇开文字水平不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出在题材上,老套、雷同,是题材的大忌,特别是在给报刊投稿时。比如写人吧。老师、妈妈是同学们接触最多的人,因而也常成为同学们的写作对象。有些同学写老师动不动就是带病上课呀,冒雨家访补课呀。确实,我们很多老师都有如此的敬业精神,但大家都这么写,就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了。本刊2003年第4期上有一篇《老师的高招》,小作者选取了两件事来表现…  相似文献   
7.
不少同学在写人时常喜欢用一种介绍的语气,如“他学习非常刻苦”,“她是一个关心集体的有心人”,“王老师教学认真负责,讲课生动”……这种介绍式的语言当然也是需要的,但如果通篇都是这样的就不行了。这种“贴标签”、“作鉴定”似的介绍只能给读者一个概括的、笼统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是“平面的”,“立”不起来。这就好比大幕未开前,一个人在给观众介绍剧中人物,而观众盼望的是:别老介绍了,快点开幕吧,让我们自己看戏,看人物怎样演戏。我们可不要当这样的介绍者,介绍得再详细,也还是隔着一层,平面的人总是瘪瘪的,干干的,而人本应该是…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大都比较熟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或听说过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那可是童话王国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不可不看啊。王尔德是英国19世纪末的著名作家,他在诗歌、小说、戏剧、文艺批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的童话创作也闻名于世。王尔德1856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时,对外貌描写、行动描写一般都比较重视,而对语言描写却往往容易忽略,常常喜欢以作者的语言来描叙不同人物的语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腔”,或者说“作文腔”。这种不考虑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等特点的众口一词的语言其实是最呆板、最没有表现力的。下面有两个人物的说话,你能看出是谁吗?“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恼犯着你黑爷爷,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不用说,谁都知道这是…  相似文献   
10.
有些同学写文章不会变换句式,每句话开头一个字往往是“我”或“他”,末尾一个字总喜欢用“了”,读起来显得十分呆板、单调。其实,汉语中有多种句式供我们选择。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也不一样。我们写文章或说话,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变换句式,以便更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按陈述对象分有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一个句子里,如果既有主动者,又有被动者,那么,可以用主动句式来表达,以主动者为陈述对象,如“大雨把战士们淋得浑身透湿”;也可以用被动句式来表达,以被动者为陈述对象,如“战士们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