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五个期间论述了苏轼以诗晓画的风貌、特色、代表作以及在追索轨迹过程中应予阐释的苦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中华吟诵文化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舜“典乐教胄子”、西周“乐语教国子”到春秋战国“私学”盛行“弦歌诵诗”、“诵数以贯之”,吟诵活动逐渐走进了课堂,不断扩大着影响;由先秦积累并奠基的中华吟诵文化一直长传不衰,在汉魏六朝得到重要发展,唐代成为普遍风尚,宋元明清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提交“面向21世纪的华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1995.9)的一篇论文。在宏观考察华人文学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生命力强大等特点过程中,侧重说明华人古典文学抒情的基调、乐观的精神、尚善的态度、含蓄的美感四大魅力,指出20世纪华人文学日益增强的拓展性后,强调尤应注视近四十余年华人文学女性作家热闹、怀乡题材热门、交流形成热潮这三大特点,并进而预测全球华人文学“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总趋势和世纪之交“多极角逐,多元共生”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南宋江潮派诗歌理论高于其创作实践,并论述了该派领袖刘克庄诗论的成因、成就和特色,以激发读者探幽寻胜兴趣。  相似文献   
5.
陈寿向有“良史”之称,其《诸葛亮传》是著名的叙写“良相”的篇章。本文从思想和艺术的结合上深入细致地评析了“隆中对”、“激孙权”两个片断,以吸引和帮助读者窥测并领悟“良史”的可贵之处:史料精熟、史识精当、史笔精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新的角度评论了《勾践灭吴》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在肯定其进步的思想内容的同时,着重赏析此篇在艺术表现上的成功之处:所记之言与所叙主事主次清楚,融为有机整体;所记之言范围广泛,层次丰富,作者史识相当卓越;所记之言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如见其人;所记之言发语巧妙,委婉得体,辞令之美令人叫绝。这些厚、精特色,曾产生过积极影响,今天仍应当借鉴。  相似文献   
7.
早在求学时代,高步瀛先生的《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等书,就常置诸枕旁,不时翻阅;这几年,忝列古典文学教席后,它们更成为我之案头必备书,随手寻绎,获益良多。 中华书局编辑部邀约我整理高先主在北京师范大学执教时编著的《散文选》(先秦部分)遗稿,既高兴,又惶恐。高兴有此机遇,惶恐难以胜任。高先生学风笃实、学识渊博、学力深湛,尤精于经学、文字学和史学,而这些正是本人有待进修提高的方面。于是,自去年暑假至今年寒假,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在夜深人静之时,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查检了有关典籍和文献,逐字逐句点校了高先生所选注的十九篇先秦散文作品,大大丰富和推动了我的教学和科研。在点校中我深感高先生这部书既可当普及读物,指点古典文学爱好者读书门径,又确是重要注本,启发古典文学研究者登堂入室。脱稿之余,从头翻阅,一丝丝爱不释手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沛然而增。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的最早国家之一,享有“诗国”的光荣称号。《诗经》是这个诗的国度里的第一部诗歌选集。 《诗经》艺术地再现了我国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艺术美。它出色地反映了人对自然、人对生产斗争、人对社会生活以及人对人本身的审美关系,我们从这些审美关系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的丰富的审美活动和卓越的美的创造能力,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审美观念的形成、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审美意识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教育科学和美学科学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美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显得密切.本文就这两门科学交叉、渗透、综合而产生的新学科——审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作初步描述,从而明确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增强研究它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0.
微型分析是以教师个体或者一组教师为主所进行的研究活动,采用一定的视角与工具量表,选取数学教育中有价值的小问题,仔细的观察思考、钻研探讨,以达到一定层次深度认知的分析方法.倡导微型分析有利于提升教师理解数学教育核心问题的程度、有利于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微型分析有如下几大特征:问题性、目的性、精细性、反思性;其遵循的技术路线是:明晰分析的问题、界定达到的目标、运用探析的方法、审视提出的结论、实践应用于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