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胡年珊 《高教论坛》2011,(11):74-76
大学管理效力是指作为大学管理主要手段的管理制度基于实现大学预期发展目标的价值定位,对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指向明确、影响到位的效果,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它的发生取决于健全的大学管理制度和大学利益相关者在遵守大学管理制度上的高度自觉这两个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2.
心理失衡是人的心理需要给予调节而又尚未得到调节时的波动或呆滞状态。受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及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大学生比富裕大学生更易产生心理失衡现象,这给他们学习、社交、恋爱、择业带来不良影响。对创新、自信、自尊、自制和求实等道德的内化和践履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得以调节的关键和根本。  相似文献   
3.
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大学生贫富差距"裂痕效应"正成为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心理失衡和行为错位、强化原初身份、影响学生发展是"裂痕效应"的特点所在。而拓宽助学渠道、主动接受心理辅导和净化校园风气是当前应对"裂痕效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虽然是从政治学的角度来阐述“治国安邦”这一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但也为我们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现代大学的本质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大学是一个独立地从事培养人和发现、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社区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区作为大学周围区域,无疑在学生学习社会的环节中有着明显的地域优势。探讨和研究"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社区化模式,对于实现"四有"新人这一教育目标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构建"择"、"导"、"养"、"评"相结合的"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社区化模式是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尤其是要理性认识高校贫困大学生成材的问题,积极构建贫困大学生成材的机制,不仅要为其成材制定经济资助机制、金钱观教育机制,而且还要为其成材制定精神激励机制和社会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