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该文通过对<诗·生民>的客观分析和辨难,着重探讨了周始祖后稷生而见弃的真正原由.作者认为,只要拨开人神杂糅的迷雾,就不难发展,后稷生而遭弃的真正原因正是他自己诞生时形似羔羊的特异体貌.  相似文献   
2.
水是自然的元素,也是生命的依托。人类对于水的需要,就如同一切生物体对阳光与空气的需要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文化,是在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有了保障之后,才在社会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的。可以说,中华早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得益于绵延千里滔滔不绝的黄河与长江水。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政治家,也是误入官场的诗人和艺术家。社会角色的错位,使得屈原的政治抱负与政治智商不平衡、政治主见与诗人个性不兼容、政治义务和文化使命难取舍,这也就注定他的人生必有一个极其悲壮惨烈的尾声。  相似文献   
4.
诗是人类对宇宙生命本真的体悟方式,是人类生命意识醒觉的歌唱。伏羲时代是中华先民诗性醒觉的肇始,上古部落歌唱不绝的口传歌谣是诗自觉的前期积淀。伴随生命延续的劳动实践,随着夏商时代文明大幕的徐徐拉开,人的自我意识开始完全醒觉。《诗经》是中华先民自我意识诗性醒觉的标志,是中国文学伟大自觉的开始。《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生命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到了中国文学特质的确定和后世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