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曹雪芹用如椽巨笔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红楼梦》,为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提供了杰出的典范,而且蕴藏在前八十回中,关于小说、诗歌、园林建筑等方面的美学思想,也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理论遗产。本文拟就《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关于诗歌创作,鉴赏的观点进行概括、分析,并对其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发展的关系做些粗略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一)一只表对另一只表说:"瞧我,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多自在,哪像你,马不停蹄、昼夜不息,多累!"对方说:"这样,你还是表吗?"(二)一只怀表把自己藏在门板后,但主人还是循着"嘀嗒"  相似文献   
3.
一天,读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当读到“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时,忽然感到浑身荡漾起一股温馨亲切的暖流,于是,想起了母亲烙的黄灿灿的玉米煎饼。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文备众体”、韵散相间的伟大小说,又是一首耐人寻味、咀嚼不尽的长诗。《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融汇了大量的诗词曲赋等韵文,这些诗词韵文是作者为作品中的人物代拟的,是刻画典型形象、预示人物结局的艺术手段。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韵文具有高度的个性化、情感化色彩,作者通过人物的诗歌创作和题咏、制谜等活动,借题发挥、伤时骂世,丰富小说情节、营造作品意境,预示与概括人物命运。因此,这些诗词韵文对深化小说的主旨,突出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丰富和发展故事情节都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教育事业经过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不必讳言,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教育的规模与水平,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教育的体制与管理,受教育者的能力与素质,等等,也与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着不少的差距。尤其是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忽视受教育者全面素质培养的弊病,因而大多数受教育者素质不全面,综合素质不高,…  相似文献   
6.
胡明宝 《小读者》2010,(5):15-15
当我把他在全省中学数学竞赛中获第一名的消息告诉他时。刚下晚自习。  相似文献   
7.
贪心的磁石     
有一块小磁石,非常贪心。它走到哪里,就把哪个地方的碎铁屑、小钉子、曲别针统统揽入怀中,把自己弄得像个刺猬。磁石以此为荣。有一天,小磁石独自跑到街上,看到一尊又高又大的铁雕像,欣喜若狂,就想把它揽入怀  相似文献   
8.
9.
从教育学的角度对“适应”、“适应性”、“素质教育适应性”等概念做了界定,认为高师素质教育的适应是主动的,有超前和引导意义的适应。高师素质教育要适应培养对象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要适应中小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文章对目前高师教育“不适应”的四个方面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增强高师素质教育适应性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外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向21世纪,世界各国都把教师教育改革做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国外教师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教师教育的高层次、高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待遇;教师教育的一体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借鉴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和相应的对策明确教师教育的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