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前教育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其教育质量影响到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当前,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中存在偏重教育理论知识传递、忽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重视实践教学、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已成为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的重心。“U-K”专业实践共同体是高校与幼儿园基于合作共赢目的建设的、有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型组织。它使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发展融为一体,使幼儿园成为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力量,为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提供了极好平台。  相似文献   
2.
仿生学是通过模仿生物的作用机制解决人类问题的科学,教育仿生则是借用仿生的思想方法或者其他相关学科的概念、原理来研究教育的规律。古希腊人最早用仿生思想考察教育问题:近代自然主义教育家用自然现象比拟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现象;现代人类学和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则为我们全面认识儿童、深入探究教育规律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教学法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学前专业教学法课程的改革中可融入以下新理念:突出实践性;体现整合性和综合化;强调对话与交流;体现空间的开放与拓展;强调在实践中反思.  相似文献   
4.
家园共育是家庭和幼儿园相互合作、家长和教师共同教育幼儿的过程.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是家园共育实践的主体,二者有角色分工的不同,但没有主次之别.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创建有效的组织机构、构建恰当的评价体系是实现家园共育的保障机制.创新家因沟通的途径、灵活运用家园沟通的方法是实现家园共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树立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设置全面多样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对学生实践实习的指导与考核。  相似文献   
6.
胡碧霞 《科教文汇》2010,(24):69-70
希望是人力求接近自认为有价值的未来事物的一种心理意向,理想的教育应当使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对于幼儿来说,希望品质的获得既需要主动地学习,也离不开成人的引导和培育。培育希望品质的方法有:信任幼儿、利用期待效应、激励努力后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是保证学校心理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有其自身的结构。对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模式主要有:理论学习模式、实践参与模式、研究探究模式以及综合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阐述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提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实行导师制,改变管理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研究调查2~5岁幼儿社区户外自主合作游戏的需求和参与方式、游戏活动的终止和再启动、游戏活动的类型,得出以下结论:社区户外自主合作游戏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愿望和需求;随着幼儿龄增加,主体对合作游戏终止的影响呈明显的降低趋势,游戏合作终止后再启动的概率更大;随着幼儿年龄增加,运动游戏参加比例大幅度减少,幼儿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