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语文学科性质问题一直是语文研究的话语基点。认识和把握语文学科性质,对语文学科教育目标定位、功能发挥、价值实现,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广大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语文教育实践工作者带着对真理追求的勇气和智慧,为之倾注心力,孜孜以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的思想解放中,语文教育研究也不断进入新境界,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呈现出理论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感情,就不会具有强烈的志向,就不会执着地追求崇高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德性人生:教育的生命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人生作为一种真、善、美的人生,是人理当追求的幸福人生。人的本质是德性的动物,德性是人的生命的最高发展,德性彰显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人的人生境界。以形成人为目标的教育,必须重视培育人的德性,促进学生走向德性人生。  相似文献   
4.
我们往往经由阅读和理解一本书而获得对一个人的阅读和理解,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空间的阅读和理解。如果一本书充满了思想,我们获得的就将主要是思想,而不仅仅是一本书。《课程与教学哲学》有许多思想启迪着我们,笔者仅能择一而述:论著中突出而深沉的美好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走向美育的完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人们对美育内涵及其任务的认识还不完整,教育实践更有残缺。美育具有两个基本维度: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审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主体,立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客体。美育课程必须按照完整美育体系来规划、开发、建设、实施和管理,以促进完整美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结构认识不够完整清晰,以致教育活动系统诸如目标系统、课程系统、教学系统和管理评价系统都有缺失。“四格”素质结构理念对学生全面素质作了新的认识,即学生(作为人)有待发展的全面素质由体格、心格、智格、行格“四格”组成,“四格”各自以自身独特的内涵而存在,又互相交融,不可分割。“四格”理念旨在构建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条批语三言两句,却可能拯救一个绝望的灵魂,影响学生的终生;一条批语三言两句,却闪烁着教师的智慧之光,成为育人的秘诀。  相似文献   
8.
我们讨论语文教师的德性品质,不止于其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更为瞩目的是作为人的最朴素的德知、德行、德性,尤其是作为教师内在品质的德性修养。这种德性,是指“人”内在的朴素的真、善、美的品质,是一种引领学生生命发展的品质。我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的内在基础就是“心正”,就是具有一颗德性之心。  相似文献   
9.
四大发展目标一条高速航线──湖南师大附中办校育人经验写实胡宏文,刘秋泉,胡绪阳“直登云麓三千尺,来看长沙百万家”,岳麓山与长沙城嗝湘江而望。岳麓山下、湘江岸畔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1000多年前,宋代大儒朱熹曾在此发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慨叹;本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