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通过《单刀会》第一折"鲁肃求谋"在不同戏曲选本中曲词说白的增删变化可以看出,关汉卿原作曲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说白的变化则较大,一方面随着演唱者对曲词的不同理解而有变化;另一方面,也随着演出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使得曲词的衔接更为符合逻辑,更通情理。由此更加证实:明刊本的说白不能用来作为分析元曲的依据。同时,戏曲的演唱还随着《三国演义》小说的广为流传,而相应地增添了一些情节内容。  相似文献   
2.
《型世言》和《三言》《二拍》之创作非如学界通常所认为的,一受程朱理学之影响,一受阳明心学之影响。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非对立之学说,其伦理指向是一致的。《型世言》中体现出的也不是传统的儒家道德规范,而是已经世俗、功利化了的儒家伦理道德。阳明学说兴起后儒家伦理通俗化的运动,儒家思想在由上层向下层传播时所发生的世俗化转向如蒙书、功过格等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晚明拟话本小说创作的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观、婚恋观、艺术观三个方面对《凤凰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联系作者生平创作与时代背景,结合相关才子佳人小说,系统剖析了该作品的艺术成就,认为《凤凰池》在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独树一帜,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轼、佛印故事在戏曲小说中的流传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佛印、苏轼交往故事进行了探源,考察其在宋、元、明戏曲和小说作品中的流传、演变过程,分析作家如何根据各自创作的需要对同一故事题材进行不同的取舍与改造,以达到主题、风格、人物形象的统一,并剖析其中蕴含的体学、化学意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