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载,近日西安市蓝田县小寨初中举行“西安市农村(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竣工仪式”时,主席台布景多处被北风撕裂,学校安排20多名学生坐在了布景背后的钢架上,当起了“千斤坠”。一边吹着风。防止布景被风吹倒,一边透过布景的裂缝观看仪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疆域”在各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大小、范围特征及周边相邻国家。笔者在多年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就“中国的疆域”一节中有关“领土、陆地面积”和“隔海相望及陆上邻国”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和补充资料,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河流和湖泊"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内容,2011年新修订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节教材知识内容由"众多的湖泊"、"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三部分组成.长江和黄河是我国第一和第二长河,由于它们流域面积广、流程长、知识点多,在中国分区地理中很难完全论述,为了让学生对这两条著名河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节第二、第三两部分对它们进行专题性介绍.  相似文献   
4.
十八岁那年,我师范毕业,分到了乡下一所八年制学校。开学报到那天,下着濛濛细雨。我用自行车驮着铺盖卷儿一路打听走了4个多小时,才到了学校。不知摔了多少次跤,走进校门时衣服上沾满了泥土,汗流满面,一大群学生围上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山外来客"。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各国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日益深入,人类对该地区的认识越来越多,对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更新和教法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节教学内容一直是各版本初中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世界中”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学习内容,是中国地理的“收笔之作”.在整个八年级中国地理的学习结束之前,学生应清楚“我国在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我国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这些都是本章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收笔之作”让学生正确审视自我、放眼全球,看清中国现状,明确发展方向,在世界中定好位置.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中学必修的新课程.是一门主要以学生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验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2003年下半年,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校七年级十四个班全面展开.笔者作为该课程的指导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年多时间,现谈谈开展该项活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又是我国的邻国。“印度”在多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由于20世纪60年代初中印边界冲突的原因,很长时期中印关系一直在低谷徘徊,因此,许多国人对印度的了解仅仅局限在“人多、贫穷、落后”的层面,而对印度缺乏科学、公正的认识。因此,本节内容一直是各版本初中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苏延清 《地理教育》2014,(10):22-24
正一、学习目标运用"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1—2010年)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联系实际,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逐步树立珍惜及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思想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二、学习重难点与方法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896年第1届奥运会召开前,国际奥委会曾向清政府发出邀请,但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对体育事业毫不关心,没有应邀参加。1922年国际奥委会选举我国王正廷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4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同年,派出3名网球运动员,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上作了表演赛(奥运会无正式网球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