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苑金香 《昌潍师专学报》1999,18(2):65-67,45
组织切片、细胞染色体上DNA和RNA的原位杂交已逐渐成为细胞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最初这一方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用放射自显影来检测核酸,至今已使用了20多年,但这种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不宜暴露时间过长;2.放射性同位素的寿命有限;3.实验需在同位素室内进行,并且存在问题;4.放射自显影中,银颗粒通常扩散,不能在杂交靶点上直接精确定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逐渐建立了无放射性标记及检测系统,为原位杂交信号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信息,大多数系统涉及核酸分子的酶的、化学的、光化学的修饰,然后经与一个非放射性报告系统的特殊连结进行修饰探针的测定。与[~3H]标记的DNA探针相比,非放射性标记系统检测可以紧跟在原位杂交之后,杂交信号通常可在靶点上直接发现,并且可在不同的检测系统中看到,另外,探针可以贮存至少数年,并且在一些系统中,同标记的探针还可应用于southern blots和其它分子生物学程序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鲈形目鱼类乌鳢的性腺进行了H-Y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乌鳢雄性个体对H-Y抗体的吸收水平显著高于雌性个体的吸收水平。故认为,在乌鳢这类高位类鱼中,H-Y抗原可能只与异配性别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细胞凋亡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细胞凋亡过程复杂 ,有许多因子参与其中 ,Bcl- 2蛋白家族是细胞凋亡研究中最受关注的蛋白类群 ,它是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主要调节物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 2 (B -celllymphoma/leukemia- 2 ,Bcl- 2 )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能抑制多种细胞凋亡的原癌基因 ,它是Bcl- 2蛋白家族基因的原型。Bcl- 2基因最初是从人的滤泡性B细胞淋巴瘤中分离出来的 ,通常它定位于人的第 18号染色体。Bcl - 2蛋白由 2 39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 2 5~2 6KD。大多数Bcl-…  相似文献   
4.
在XY型和ZW型性别决定机制中,异配性别生物的体细胞内.具有一对大小、形状不同的性染色体,即异形性染色体。除这对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都能找到与自身大小、形状相同的同源染色体。那么异形性染色体是不是同源染色体呢?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常常问及的,而几乎所有大中学校教科书上并没有涉及的一个问题,即使提到也很不具体。本文对此从两个方面加以讨论。1异形世染色体是否符合同源染色体的含义关于同源染色体,在周希澄等主编的(遗传学)和方宗熙著《普通遗传学》上都有明确的定义,综合两者,同源染色体就是二倍体生物细胞…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生物学教学实践过程,分析讨论了如何利用实验数学这一重要阵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中华芦荟的快速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括了线粒体DNA的一些结构特点,例举线粒体DNA突变引起的生物体某些生理异常及人类疾病。  相似文献   
8.
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常见且较顽固的慢性疾病,自1990年8月以来,我院妇科门诊收治200余例,现将资料健全的152例分析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34.1岁,以30-35岁为最多,占72.4%。 2.症状、体征: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DNA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人类线粒体DNA的结构及遗传特点、线粒体DNA突变和线粒体DNA插入核基因组等所引起的一些人类疾病。  相似文献   
10.
人类基因组包含24条染色体和线粒体DNA上的全部基因,有些基因突变后可引起疾病,而且有些疾病的发生与性别有关。本文就此略作介绍。1 核基因病与性别的关系1.1 从性遗传 有些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由于性别的差异,显示出男性女性分布比例上或表达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的遗传即为从性遗传(sex-conditionded inheritance)。从性遗传与性别相关的突出特点是:从性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在男女两性中的发病程度和发病率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