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方文献是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基础和先导;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地方文献价值的真实体现。地方党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拥有丰富地方文献信息和深厚文化积淀的自身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现代化的特色馆藏服务。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作为一种地方性百科全书,资政是其主要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方志的经济功能是其资政功能的时代体现。方志记载的相关经济信息是经济决策、产业发展、改革开放、经济交往的重要参考。因此,地情工作者要以经济眼光看待方志,指导修编,整理开发,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百苗图》是源自陈浩《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的一系列抄本的总称。其原本是陈浩所著《八十二种苗图并说》,该书将当时已知的贵州各民族分立82个条目,系统介绍了各民族的分布,历史变迁、风俗习惯,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是一部极其珍贵的贵州历史民族志专著。是一部资料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很高的历史民族志。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19世纪初贵州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是人类超额利用生物资源才诱发为今天的全局性生态危机。要彻底根治现代的生态灾变,必须彻底停止对相关地区的开发利用。当代生态灾变确实与人类社会的超额利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但上述结论的表述失于笼统和含混。因为当代生态灾变的成因不是一个单纯的使用量问题。它还与利用方式、利用渠道和利用对象密切相关。而人类对所处生态系统的利用方式与内容恰好是相关民族文化规约下的产物。若不澄清民族文化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的耦合演替关系,单纯的降低使用量,同样无法收到救治生态灾变的实效。本文仅《溪蛮丛笑》所载侗族文化及生态的演替为例,揭示民族文化与相关自然生态系统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希望从中找到救治生态灾变的最佳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壮大县域经济 ,重在突出个性 ,形成特色。从地域自然资源特色与县域经济特征和发展方向的关系 ,整合狭义、广义资源特色 ,发挥综合优势等方面论述了地情文献的开发和利用是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基础。并围绕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就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料 ,提出了强化地情文献工作服务特色经济的意识 ,按照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要求加强地情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和加工的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以人为本的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核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要以人的能力为本。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历史文献储备极其丰富,除了官方汉文文本外,还有大量流传在民间汉文文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同样留存有大量的汉文文献,目前,学术界对民族地区的汉文献的研究开始得到重视,但若传统的汉文文献研究的方法机械移植到民族史研究中就不免捉襟见肘,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对不同民族流传的汉文文献本传世,如何使传统的史料研究方法适用于民族史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研究中的空缺。就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民间文献史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历史信息来源,可以弥补汉文典籍的诸多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