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先验对象"无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甚至康德本人在运用它时也出现不少含混之处。"先验对象"在第一版"先验演绎"中被明确地提出来,但是在第二版中又奇怪地消失了。对此,很多研究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同时,"先验对象"与"本体""物自身"等概念经常被康德放在一起讨论,三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这又激发起研究者们的各种意见。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双重意义"的视角分析"先验对象":一种是在消极意义上,将"先验对象"理解为脱离感性直观而形成的纯粹知性对象,它只是可思维的;另一种是在积极意义上,"先验对象"是能够产生经验知识的先天的根据,它既是可思维的,也是可认识的。换句话说,在消极意义上,它和"本体"与"物自身"一样,发挥着限制知性逾越经验界限的作用;而在积极意义上,它是形成经验性知识的必要条件,是范畴具有客观有效性的依据。因此,就内容而言,它包含着后两个概念。与此同时,通过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两版演绎的区别其实并没有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3.
4.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是通过对人的生存实践进行分析显示出来的,而人的生存又关涉到世界其他存在者的意义,时间、人、世界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理解其时间观的根本。文章首先剖析人的生存特征;进而揭示出在人的领会中世界其他存在者方才呈现出意义即存在,显现人的存在具有存在论意义;最终领会又根源于时间性,从而显现了作为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