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指出: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多一个问题就多份思维成果。在自然教学,怎样更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以往的教学,我们总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面——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沿着教师已创造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地向着问题的中心靠拢。学生把问题回答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这种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使儿童的学习心理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思维的启动是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才开始的,思维活动范围也基本上  相似文献   
2.
4月底,“中德小学自然、常识专家研讨会”在浙江省富阳教师培训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德国巴伐利亚州家乡常识学专家安内莉泽·波拉克女士,我国自然教材、教法专家殷志杰、路培琦、章鼎儿、冯梦月以及部分省、市、区优秀自然教研员代表和优秀自然教师代表。研讨会历时一周,内容极为丰富。 波拉克女士在会上介绍了西德家乡常识学的发展历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她说,家乡常识学是西德一门融地理常识、自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操作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如何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谈一点肤浅看法。 (一)加强实验的目的性 实验的目的性是指实验者在做实验之前要有明确的目的,它有两个重要作用。其一,当实验者明确了实验目的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探求实验结论的强烈欲望,这种求知欲必将对实验的进行产生一股强大的驱动力。其二,有了明确的实验目的,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就会集中考虑反映实验现象的必要条件,控制和排除非必要条件,从而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来。这两点正是自然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水能溶解别的物体》属概念教学课。课文是以形成溶解概念为线索而谋划全篇的。因此,教学这一课应以溶解为核心,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使学生顺利掌握概念的本质。 一、对比观察,引入溶解概念。 上课开始,师生同做对比实验。先操作:将适量的砂和食盐分别倒入盛有同样多水的两只玻璃杯里,均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后观察:砂  相似文献   
5.
《探索月亮的秘密》属于逻辑推理课型。教材要求学生以平时观察月亮所记录的材料为依据,推导出月亮是绕着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月相变化就是在月球公转过程中发生的。这既是全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区东方红小学卢小军老师教学这一课,在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认识了月亮表面的一般情况之后,第二节课着重指导学生研究月亮的公转和月相的成因。下面介绍他第二节课的教学情况。 1.启发提问导入研究课题。教师作简短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论“引疑——探究”教学法的意义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疑——探究”教学法的思想基础 一个学科的教学改革,主要反映在教材系统和教法系统两个方面。近几年来,小学自然教材的改革为自然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随着改革的深入,广大自然教师和教研工作者都在潜心研究自然教学新方法的建立和完善,使之与新教材相适应。过去,我们曾研究并尝试过  相似文献   
7.
实验是自然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实验课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实验的性质,可分为定性型、定量型和综合型三种;按实验的结构又可分为验证型、对比型、模拟型和探索型四种.当然还有其他分法.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分法,每两种类型之间必须是独立协调的关系,即所有内容的从属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每一类型又具有自己的体系和规律.本文拟就验证、对比、模拟、探索四种实验类型的结构规律及教学作简要分析.1.验证型实验.它是学生围绕验证教材或教师  相似文献   
8.
《生物的进化》一课,时间跨度六亿多年,内容涉及地球的地质变化,地球上的生物进化过程以及生物进化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因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突破难点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紧扣课本中地球历史划分的“五纲”(即6亿年前、5亿年前、4亿年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课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是形成某种科学概念的课,即概念教学课。学生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四个学习阶段,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习目标简明具体。观察:发现各个体的基本特征和个别属性。比较:找出同类个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抽象:在相同的特征中,剔去非本质属性的特征,抽出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特征。概括:综合抽象的结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事物的本质属性,达到概念化水平。下面以《哺乳动物》一课为例,说明上述四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一、观察猫和兔的基本特点教师事先用小黑板设计两个分别标有“身体特  相似文献   
10.
蔡定田 《湖南教育》2003,(13):31-32
小学科学课程,把课程性质确定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并明确规定“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就决定了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逐步改变过去的被动学习、接受学习、孤立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本文拟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这三种学习方式的转变。1.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提出来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并非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学习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大多只能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进行“齐步走”式的学习。这便是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在这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