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现代教学观念是教师引导和协作下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应从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应由单纯听课、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地位.为此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有效的互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几点实践与认识.1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实践1.1营造互动的和谐氛围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需要一个和谐互动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感情融洽、关系协调、冲突减少、心理距离小,…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3.
创新精神是指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标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依托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解后反思,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层次,克服错误现象,提升解题能力。具体可从下列角度入手:反思解题过程,提升自我监控能力;反思解题结果,完善认知结构;反思解题方法,优化思维品质;反思解题实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新精神是指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每位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必须改革与创新.根据笔者的实践,下面就课堂探究性教学谈几点认识和做法.1课堂探究性教学的涵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的某些内容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它突出两个过程:1.1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中以知识为思维的载体,以展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1.2突出问题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课堂结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结尾,不仅是一个课堂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到课堂效率高低、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就个人的实践,谈谈课堂结尾的几种类型。一、自然型课讲完了,教师马上用“今天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来结尾。这种方法,教师对如何结尾不要花精力准备,不论什么课都适用,但产生的效果不佳。它无助于升华、深化本节课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明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因此,数学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笔者的实践,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因此,数学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笔者的实践,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