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年级是孩子学习科学的起始年段,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分析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为今后学习科学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三年级的孩子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实施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形式,它能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和路径,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猜想还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中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小断地探索。作为一名必须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全过程的科学教帅,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和假设,做好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是一个成功探究活动的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袁优红 《科学课》2008,(2):52-53
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形式,它能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和路径,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猜想还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中的思维活动处  相似文献   
4.
袁优红 《科学课》2008,(6):50-51
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过程,是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本质。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构建科学概念,不仅掌握了科学概念,同时也  相似文献   
5.
袁优红 《阳光搜索》2014,(1):96-100
小学生是带着原有的认识走进科学课堂的,这些对科学自发的、稳定的理解和经验,称之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并逐步形成的,正因为这个原因,学生自己形成的前概念相当牢固、稳定,而新概念的建构,必然会与前概念形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是非常顽固的,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已经接受了新概念,但换一种情景时,错误概念仍然会产生作用,只有足够的刺激或证据呈现时,学生才会真正转变错误的前概念、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学生遇到与前概念不一致的新概念时,往往表现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重新解释新概念甚至不接受。这表明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的障碍,如果不克服这些障碍,对建构新的知识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