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洋务时期,迫切需要变革传统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以培养和选拔适应时事的新式人才.为了培养精于洋务的新式人才,算学率先被纳入到新式学堂的课程体系当中;为了选拔胜任洋务的新型人才,算学重新被列入到科举制度的取士科目当中.在推动教育与科举改革的过程中,算学都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出于观念、传统、现实等方面的考量,洋务派把算学作为推动教育和科举改革的突破口,期望通过算学优先学习和开设算学科,把近代科学知识纳入到人才培养和选拔的知识体系中.此举对后续的教育改革、科举改革和文化转型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发碧眼的西方传教士踏上中国版图是明朝的事,他们传教传学,似乎有损有益。至清初,人数渐众,且分属天主教内不同支派,彼此间因操作方式相异而多生纠葛,其中耶稣会一支机变行事,允计中国教徒参加祭祖祀孔等传统的礼仪,从而引起其他数支教派强烈不满,被状告到罗马教廷。教皇  相似文献   
3.
高考预选考试是指对参加高考的考生预先进行的筛选考试,只有通过预选才能报名参加高考,是考生参加高考的资格考试,最初出现时间是1977年。高考预选可以减少参加高考的人数、减轻组织和实施高考的工作量。实行预选的省份通常按高考计划录取数的三至五倍确定预选数,指标分配问题和考试组织问题是高考预选面临的两大问题。预选制度的推行是20世纪80年代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和录取率波动的主要原因。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报考人数的稳定、毕业会考的推行和招生条件的改善,预选制度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一种应急的权宜措施,高考预选考试制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高考和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高考改革面临的两难问题,高考预选的过往能够为兼顾二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的长期借款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在符合一定的条件时允许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否则只能计入期间费用。本文将剖析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声誉是高校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未来的发展。民办本科高校作为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社会不认可、公众不信任等问题,长期处于我国本科高校声誉系统的末端。导致民办本科高校声誉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刻板效应的作用、信息传递的失真、政府行为的自利。提升我国民办本科高校声誉的策略主要有:一是民办本科高校要恪守契约精神、提高办学信誉;二是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坚持客观公正、真实反映水平;三是政府管理部门要冲破政策壁垒、提高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准考证作为考生参加高考的唯一凭证,是高考制度的一个实物缩影。本文依据准考证上的关键信息,旁及相关的一手档案文献资料,从高考科目、高考时间、高考日期三个维度对70年高考制度的变迁展开探讨。70年来,保证人才质量和减轻学生负担是高考科目改革的核心要义,从分科考试走向选科考试体现了兼顾二者的不懈探索。高考时间从逐步增加走向科学合理,但由于高考时间缺少明文规定,1978年至1979年部分省份曾出现高考时间可以延长的特殊情况。“文革”前高考的开考日期变动不居,恢复高考之后则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高考科目调整属于高考内容改革,触及高考改革的核心领域,牵涉面、覆盖面比较大,在改革中往往会呈现反复和曲折的特点。而像高考时间、高考日期等规范性改革属于高考形式改革,主要起规范和约束作用,呈现逐渐走向稳定和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