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后进生”或曰“潜能生”,在学生中并不少见。几十个人的班级,参差不齐在所难免。转化“潜能生”有何良策?我们都在用心思索。谈到这个话题,我想起了《庄子》里的一则寓言:一条鱼被困在一个快干涸的小水沟里,奄奄一息。这时来了一个人,小鱼便求救于他,希望给斗升之水以救命。那人回答说:我准备从长江开水渠至此,那时你就可以尽情地游了。”小鱼叹息一声:等你的水渠修成,我早就成鱼干了。”还有一则故事,似乎对我们亦有启迪:暴风雨后,有许多被卷到岸上的小鱼困在沙滩上,无法回到大海。一个小女孩不停地将小鱼捡起,使劲扔回大海。过路的人说:…  相似文献   
2.
我的一位朋友是位养马人,他的马号里大大小小栓着十几匹马。栓马桩上,总有几匹半大马被很短的缰绳残忍地栓住,只能围着桩打转而无法躺下。一次,我见一匹马的嘴被磨得鲜血淋漓,便放长缰绳想让它得到舒适。谁知朋友见了却说“:让缰绳短一些吧。”我纳闷了,养马人的做法为什么与我恰恰相反?后来,朋友解释说“:这些马过一年半载就要驮东西干活了,它现在需要的是锻炼。如果缰绳长了,它就会图舒适躺下而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怎么干活呢?”我恍然大悟,原来这种残忍中蕴涵着一种哲理:马,靠自己的本能生活,当环境给它躺下去的机会,它就会全盘接纳,而这却给它日后的生存埋下了祸根。我们知道,人作为自然生命而存在。谁都想在社会中体面地生存,这就必须获得全方位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不可能离开教育。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成全”“、完美”、生命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然而,过多的时候,我们却给了学“生躺下去”的机会。基于种种原因,学生除了会考试解题外,其他的生存技能,“抗摔打”素质却没多少。学生在我们构筑“的暖巢”里过多地接纳“了躺下去”的舒适,让人不免对其今后能否有足够“的脚力”驾“辕社会生存”这挂马车而忧心忡忡。谁能保证学生的一生都“有躺着的”安逸?谁能保证...  相似文献   
3.
关于作文教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随便翻开一本教学杂志,总有几篇相关论述。尽管如此,作文教学还是“嘘”声四起,屡遭诟病。如果你在教室里多停留一会儿,就会听到学生指点着课表自言自语:“唉,今天又要写作文!”很难听到:“啊,今天又能写作文了!”作文教学,究竟哪根筋绊住了你?  相似文献   
4.
案例: 师:(手持一个梨子走上讲台)同学们,老师今天从家里带来一个梨子。大家仔细看看、闻闻这个梨,然后想想,对于这个梨你想说什么?(学生挨个传递梨,看、摸、闻。)  相似文献   
5.
记不清是第几次批评眼前这个拖着鼻涕的孩子了。脏兮兮的作业本,封面的裂口斜贴着透明胶带,卷角怎么也捋不平;差不多每页都有一团团的墨水和涂改液,花花绿绿,很容易让人想到画家的调色板。这只是众多不爱学习的孩子中的一个。我无奈地感叹:现在的孩子任性、娇惯、懒惰、不守规矩、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与同事谈及此事,都有同感: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为什么老师在课堂上连窗外的路人听了都感动的讲授,孩子们却无动于衷?为什么照着书本抄也会眼睁睁地将马虎”写成“马虚”?为什么做作业一不叮嘱就会做得不成样子?为什么专心学习坚持不到一刻钟?为什么老师苦口婆心的告诫,转身便忘得一干二净?这些“为什么”该怎么破解?越想越觉得烦恼苦闷。也许我们与孩子们的距离太远了,也许我们没有442006年11月号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也许今天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也许他们真的没有理解学习的真谛……就在迷惘、彷徨之际,我翻开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细细品读,我不觉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精神的清泉,汩汩的流进了我的心灵,洗去了肺腑中的浑浊,让我和谐灵敏地感应了教与学的生命潮汐。犹如在暮霭苍茫的大海中急于返港而又迷途的舵手,蓦然发现了闪烁的航...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生活在湘西北的土家汉子。“文革”时期度过了我最宝贵的学生时代,随着时光的流逝,白发已悄然爬上了两鬓。记得曾有人问大师: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大师答道: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我暗自思忖,我的一生成不了大器,但使用权还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当上了教师,如果不在人生旅途上留下一丝淡淡的痕迹,就会懊悔不已,如同小草虽然没有大树挺拔,但萌动的春意也能给大地增添些许生机。于是,我逼迫自己走上了“研究——写作——教书”的道路。由于我经常看书、收集资料、写作,同事们戏称我“教授”“专家”。我总是付之一笑,要问我在写作上的秘诀,我只能说:我不过是利用了全部星期天和别人娱乐的时间而已。  相似文献   
7.
覃亚潜 《湖南教育》2004,(12):35-35
约莫算来,劳丫老师奔走于连接教室与办公室的走廊已快三十年了,不少桃李早已喷香吐艳,但最令劳丫老师欣慰的是自己多年修炼的三宗“绝活”。  相似文献   
8.
南美洲惠灵顿岛上有一种小鸟,能飞行几万罩,飞越太平洋。在飞行中,它把一截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树枝扔在水面上,落在卜面休息;饿了,就站在上面捕鱼;困了.就在上面睡觉。谁能想到,鸟儿成功飞越太平洋,需要的仅是一截平常的树枝。  相似文献   
9.
《十六年前的回忆》至少教过四次。这次教,无疑是轻车熟路,尽管有不少同行听课,我不愠不火,按照预设的过程,带领学生一步步向“目标”逼近,就在我准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法庭见面”一段时,学生突然举手问:“老师,难道惊堂木会说话?”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生活在湘西北的土家汉子。“文革”时期度过了我最宝贵的学生时代,随着时光的流逝,白发已悄然爬上了两鬓。记得曾有人问大师: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大师答道: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我暗自思忖,我的一生成不了大器,但使用权还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当上了教师,如果不在人生旅途上留下一丝淡淡的痕迹,就会懊悔不已,如同小草虽然没有大树挺拔,但萌动的春意也能给大地增添些许生机。于是,我逼迫自己走上了“研究——写作——教书”的道路。由于我经常看书、收集资料、写作,同事们戏称我“教授”“专家”。我总是付之一笑,要问我在写作上的秘诀,我只能说:我不过是利用了全部星期天和别人娱乐的时间而已。记得2003年,《湖南教育》登出了“我的教育遗憾”征文启事。回顾自己20多年的教学历程,许多遗憾像电影一幕幕浮现在脑际。于是,我以现代育人观反思当年的过失,灵感顿生,一篇《自愿挨宰的“鸡”》挥笔而就,没想到,不久就被刊用。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我兴奋不已。打这以后,我一发不可收拾,一边学新课改理念,一边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越来越觉得自己在认识上的肤浅,在理论上的苍白,感受多多,于是又写下了《小眼镜哟,你在哪里》。后来,我又针对教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